賜大學士福敏原文
元老由來眾所儀,岩岩班列帝王師。
每當咨治披香日,恰似談經絳帳時。
入贊經綸常補闕,退朝劍佩自委蛇。
兒行學始循佔畢,啟導重勞下講帷。
詩詞問答
問:賜大學士福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賜大學士福敏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賜大學士福敏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參考注釋
元老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聳。《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 邦所詹。” 孔穎達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魯 之邦境所至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冠嵒嵒其映蓋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註:“嵒嵒,高貌。” 晉 潘岳 《懷舊賦》:“巖巖雙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嵇叔夜 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唐 張說 《贈華州刺史楊君碑》:“碑闕嵓嵓,蔽滿 華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蘇八詠》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嚴。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許汝霖 《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天子建文華,東宮開講幄,巖巖師傅席,醇儒孰公若?”
(3).開張貌。《文選·揚雄<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呂延濟 註:“嵌、巖巖,皆鱗甲開張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吳姬》詩之一:“夜鎖重門晝亦監,眼波嬌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張可久 《慶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無斤兩醃臢擔兒擔。” 元 施惠 《幽閨記·偷兒擋路》:“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 * 詞話》第四回:“瘦體嵓嵓,鬼病懨懨,俺將這舊思情重檢點。”
班列
(1).朝班的行列。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序:“天子以為散騎常侍,從班列也。”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公﹞加上柱國,隨班列也。”
(2).指朝廷或朝官。 唐 虛中 《獻鄭都官》詩:“早晚辭班列,歸尋舊隱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形神雖處於遐陬,夢寐尚馳於班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裴延齡 恃恩輕躁,班列懼之。”
(3).官階;品級。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臺省寺監衛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祿之厚薄,多無職業,其所謂官,乃古之爵也。”《清通典·職官八》:“鑾儀使三人,掌供奉乘輿秩序鹵簿,辨其名數與班列。”
(4).按班排列。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百神守護,諸真班列。”
(5).班次,行列。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煨芋夢》:“彼心有殺機,何猶得厠於神仙班列也。”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第九’﹞蓋指‘八仙’之名次而言,一到第九,就不在班列之內了。”
王師
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蠻夷猾夏……拒逆王師。” 唐 杜甫 《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遺事》前集:“王師問罪固能道,天子蒙塵爭忍言?” 郁達夫 《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最憐家祭傳遺訓,猶盼王師滅 賀蘭 。”
每當
在任何時候;無論何時
每當他離開住宅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他的傘
披香
漢 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 武帝 時,後宮八區,有 昭陽 、 飛翔 、 增城 、 合歡 、 蘭林 、 披香 、 鳳凰 、 鴛鴦 等殿。”《文選·班固<西都賦>》:“ 披香 發越。” 李善 註:“ 漢 宮闕名。 長安 有 合歡殿 、 披香殿 。” 北周 庾信 《春賦》:“ 宜春苑 中春已歸, 披香殿 里作春衣。”後泛指宮殿。 唐 李商隱 《宮妓》詩:“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水滸傳》第九一回:“卻説 宿太尉 次日早朝入內,見天子在披香殿。”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一朵。——徐志摩《沙揚那拉》
談經
(1).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只作 先秦 伏勝 看。”
(2).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馬裱褙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説法,背地裡跳牆頭戀酒貪花。”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鷙忍·凶憎》:“僧 慧林 談經 吳 門。”
(3). 宋 代“說話”的四種家數之一。講說佛經經義或佛經故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説佛書。”
絳帳
《後漢書·馬融傳》:“ 融 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因以“絳帳”為師門、講席之敬稱。 唐 李商隱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詩:“絳帳恩如昨, 烏衣 事莫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六:“ 孔 壁微茫墜緒窮,笙歌絳帳啟宗風。”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補闕
(1).匡補君王的缺失。《左傳·襄公元年》:“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杜預 註:“闕,猶過也。”《後漢書·胡廣傳》:“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闕之益。”《明史·孫磐傳》:“請定建言者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彈權貴者;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且使外廷共見共聞,則懷忠抱義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補闕拾遺,隨時論捄。”
(2).引申為彌補缺漏。 吳格 《<詩三家義集疏>點校說明》:“搜殘補闕,網羅遺佚,為後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詩》讀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掌供奉諷諫。 北宋 時改為司諫。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設定,均隨設隨罷。《新唐書·儀衛志》:“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監察為合口椒,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退朝
朝見君畢而退
退朝乃告同人。——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劍佩
亦作“ 劍珮 ”。寶劍和垂佩。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里行》:“虛容遺劍佩,實貌戢衣巾。” 隋 王通 《中說·周公》:“衣裳襜如,劍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感舊》詩:“久從江海游,苦此劍珮長。”
見“ 劍佩 ”。
委蛇
見“逶迤”
行學
遊學。《後漢書·列女傳·姜詩妻》:“其子後因遠汲溺死,妻恐姑哀傷,不敢言,而託以行學不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年十五,母使行學。”《世說新語·德行》“ 郭林宗 至 汝南 造 袁奉高 ” 劉孝標 注引《續漢書》:“ 泰 ( 郭林宗 )少孤,年二十行學至 成皋 。”
啟導
(1).開導;啟發指導。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蒙啟導,將言其一隅焉。”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啟導聰明,飾染質素。” 徐特立 《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學界書》:“見我等學法文,音不合則殷勤啟導。”
(2).開道,引路。 三國 魏 曹操 《表論田疇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 疇 帥兵五百,啟導山谷,遂滅 烏丸 ,蕩平塞表。”
重勞
增加勞累。《左傳·襄公十五年》:“﹝ 向戌 ﹞見 孟獻子 ,尤其室,曰:‘子有令聞而美具室,非所望也。’對曰:‘我在 晉 ,吾兄為之。毀之重勞,且不敢間。’”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今又重勞營奉,朕所哀矜。”
講帷
(1).指天子、太子聽講官進講之處。帷,指宮室的帷幕。 宋 王珪 《直龍圖閣盧士宗可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制》:“朕聽政之餘,躬即講帷,爾嘗據經守正,從容為予陳聖賢之論者,固有日矣。”《明史·郭正域傳》:“與修撰 唐文獻 同為皇長子講官。皆三遷至庶子,不離講帷。”
(2).指代為天子或太子進講之職。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朱文正公之直》:“ 朱文正公 在講帷時,以羽翼今上故,忤某貴臣。”
(3).泛指講壇。 明 李贄 《定林庵記》:“今天下冠冕之士,儼然而登講帷,口談仁義,手揮麈尾,可謂尊且貴矣,而能自貴者誰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