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詠三良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和陶詩·詠三良原文

三良昔事君,志期補闕遺。

所以各獻忠,殷勤在防微。

眷任日益隆,隨君侍燕私。

腹心既已托,謀謨入彤帷。

君恩有如此,臣職胡敢虧。

生死各有命,安能與同歸。

古無殉葬禮,斯事誠乖違。

治命弗克遵,霸業何足希。

傷哉黃鳥篇,深為斯人悲。

諷詠未終什,能不淚沾衣。

詩詞問答

問:和陶詩·詠三良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和陶詩·詠三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三良

(1).三賢臣。指 秦穆公 時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 穆公 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毛 傳:“三良,三善臣也。謂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史記·蒙恬列傳》:“昔者 秦穆公 殺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贖。” 宋 蘇轍 《和子瞻鳳翔八觀·秦穆公墓》詩:“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2).三賢臣。指 春秋 時 鄭國 的 叔詹 、 堵叔 、 師叔 。《左傳·僖公七年》:“ 鄭 有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3).三賢臣。指 晉 時的 王導 、 郄鑒 、 庾亮 。《晉書·陸玩傳》:“尋而 王導 、 郄鑒 、 庾亮 相繼而薨,朝野鹹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闕遺

(1).缺失;疏忽。《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是以 湯 武 至尊嚴,不失肅祗; 舜 在假典,顧省闕遺。” 呂延濟 註:“言 舜 居重位,常自顧省察,恐政治有所闕遺。”《後漢書·郎顗傳》:“如有闕遺,退而自改。”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想拾遺公冠帶就車,惠然肯來,舒所蓄積,以補綴盛德之有闕遺。” 清 劉大櫆 《姚南青五十壽序》:“士終日塵埃之中,東西馳逐,豈能於國家之闕遺,有毫毛之裨補哉?”

(2).缺少;遺漏。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鹹獲嘉祉,靡有闕遺矣。”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札子》:“其於搜訪事跡,以備撰述,尤在廣博,使無闕遺。”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其不合者,雖有高世之名,未嘗附合,意在補 宛鄰 之闕遺,作詞林之 南 董 ,無俾箏琶之響,糅乎 正始 之音。”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防微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謂慎獨防微為近隘,謂艱貞用晦為廢忠。”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古之婦人,夫不在家,則不為容飾也,其遠嫌防微,至於如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二戴》:“凌霄桑寄生,滋蔓尚可懼。惜哉不防微,良材化枯樹。”

眷任

愛重信任。《新唐書·房琯傳》:“帝雖恨 琯 喪師,而眷任未衰。”

日益

一天更比一天有所增益

我們的隊伍日益壯大

侍燕

見“ 侍宴 ”。

腹心

(1).肚腹與心臟,皆人體重要器官。亦比喻賢智策謀之臣。《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鄭玄 箋:“此罝兔之人,行於攻伐,可用為策謀之臣,使之慮事,亦言賢也。”《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唐 陳子昂 《上軍國利害事·牧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縣令陛下之手足,未有無腹心手足而能獨理者也。”《 * 詞話》第十七回:“君猶元首,輔臣猶腹心也,百官猶四肢也。”

(2).指親信。《漢書·張湯傳》:“ 伍被 本 * 謀,而 助 親幸出入禁闥腹心之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後不可治。”《陳書·高祖紀上》:“ 景 至闕下,不敢入臺,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原有三十二路將官,番 漢 並用,性情各別,難以任為腹心。” 郭沫若 《王陽明禮讚》:“ 劉瑾 命腹心二人尾隨,原擬在途中加以暗害。”

(3).猶言至誠之心。《左傳·宣公十二年》:“君之惠也,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實圖之。”《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宋 王安石 《謝林中舍啟》:“比問州邸,雲改縣章,治所相望,私誠甚喜,謂宜朝夕,可布腹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今實布腹心:僕之臥薪嘗膽者,固有日矣。”

(4).比喻近中心的重要地區。《史記·趙世家》:“今 中山 在我腹心,北有 燕 ,東有 胡 ,西有 林胡 、 樓煩 、 秦 、 韓 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 唐 韓愈 《論天旱人飢狀》:“又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亮總兵》:“腹心千里,兵力虛弱。” 楊朔 《海羅杉》:“ 大井 深藏在 井岡山 的腹心地帶,四面緊圍著層層迭迭的高山。”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謀謨

謀劃;制定謀略。《管子·四稱》:“昔者有道之臣……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動作則事,居國則富。”《東觀漢記·明帝紀》:“數問以政議,應對敏達,謀謨甚深。”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且四夷猾夏,千古勞師,折衝實在於謀謨,委寄惟艱於授受。” 嚴復 《原強》:“法弊之極,人各顧私,是以謀謨廟堂,佐上出令者,往往翹巧偽污濁之行以為四方則效。”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有命

(1).天命。有,助詞。《詩·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 晉 陸雲 《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有命再集,皇輿凱歸。”

(2).天命所歸之人。古代稱天子。《書·伊訓》:“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 孔穎達 疏:“天不能自誅於 桀 ,故藉手於我有命之人,謂 成湯 也。”《書·鹹有一德》:“皇天不保,監於萬方,啟迪有命。” 孔 傳:“有天命者開道之。”

(3).由命運主宰。《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

同歸

有同樣的結局或目的

葬禮

出殯埋葬死人時舉行的儀式

隆重的葬禮

乖違

(1) 錯亂反常

寒暑乖違

(2) 違反

(3) 分離

中歲多乖違,由來難具敘。——南朝梁· 何遜《贈江長史別》

治命

指人死前神智清醒時的遺囑。與“亂命”相對。後亦泛指生前遺言。《左傳·宣公十五年》:“初, 魏武子 有嬖妾,無子。 武子 疾,命 顆 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 顆 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 輔氏 之役,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宋 陸游 《傅正議墓志銘》:“公亡恙時,自發書卜葬於白石之南,雖月日莫不有治命。至歿,悉遵用焉。” 明 沉鯨 《雙珠記·賣兒繫珠》:“可憐古人從其治命,不從其亂命,他只因刑期將近,神思昏憒,以致言語舛錯,故此奴家吞悲含忍,不與深辨罷了。”

霸業

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大業

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黃鳥

(1).鳥名。有兩說。《爾雅·釋鳥》:“皇,黃鳥。” 郭璞 註:“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黃離留,即黃鶯。 郝懿行 義疏:“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搏黍,非黃離留也。”《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 趙幼文 校註:“《詩經·黃鳥篇》序:‘《黃鳥》,哀三良也。’” 唐 李白 《江南春懷》詩:“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賦》:“卻喜紅英猶未落,況聞黃鳥且為懽。”

(2).《詩經·秦風》篇名。《左傳·文公六年》:“ 秦伯 任好 卒,以 子車氏 之三子 奄息 、 仲行 、 鍼虎 為殉,皆 秦 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清 姚鼐 《詠古》:“上有《黃鳥》吟,下有寒兔顧。”

(3).《詩·小雅》篇名。《毛詩序》:“黃鳥,刺 宣王 也。” 朱熹 《詩集傳》則說是“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諷詠

見“ 諷詠 ”。

亦作“ 諷詠 ”。諷誦吟詠。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 明 海瑞 《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踴躍於諷詠,而不能以自已。”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序:“所居東偏小室,設榻帷額中盡書 元亮先生 《飲酒詩》,朝夕諷詠,有會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懷。”

能不

(1).猶言而不。《詩·衛風·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詩詞推薦

和陶詩·詠三良原文_和陶詩·詠三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