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黨籍碑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元祐黨籍碑原文

天津橋上啼杜鵑,耕父已見清泠淵。

宮中堯舜不可作,厚陵社飯悲年年。

二惇二蔡秉國軸,同文館獄紛鉤連。

衣冠相望走嶺表,一網盡矣嗟群賢。

司空手籍元祐黨,大書深刻相磨鐫。

彗星下掃文德殿,毀碑夜半何喧闐。

攸攸狒狒一兒戲,可惜宋社成南遷。

潭州死骨尚有臭,黨人名字光中天。

西南荒徼八桂郡,此碑千載人爭傳。

上雲垂戒萬萬世,其詞何異誅共驩。

從來青蠅亂白黑,三代遺直今如弦。

小人勿用易所戒,崇寧僨轍無忘旃。

詩詞問答

問:元祐黨籍碑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元祐黨籍碑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四

2. 京自署司空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

參考注釋

天津橋

古浮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 洛陽市 西南。 隋煬帝 大業 元年遷都,以 洛水 貫都,有天漢津梁的氣象,因建此橋,名曰 天津 。 隋 末為 李密 燒毀, 唐 宋 屢次改建加固, 金 以後廢圮。 唐 白居易 《和友人洛中春感》詩:“莫悲 金谷園 中月,莫嘆 天津橋 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人?”

杜鵑

(1)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里

(2)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耕父

(1).農夫。《文選·張協<七命>》:“耕父推畔,魚豎讓陸。” 李善 註:“ 文子 曰:‘ 黃帝 之化天下,田者讓畔。’”

(2).古代傳說中的神名。或以為旱鬼。《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三百里曰 豐山 ……神 耕父 處之,常游 青泠之淵 ,出入有光,見則其國為敗。” 漢 張衡 《南都賦》:“ 耕父 揚光於 青泠之淵 。”《後漢書·郡國志》“ 南陽郡 、 西鄂 ” 劉昭 注引《南都賦》註:“ 耕父 ,旱鬼。”按,今本《文選·南都賦》 薛綜 注無此文。

清泠

(1) 清澈涼爽貌

(2) 指清涼的溪水

或降而臨清泠。——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社飯

舊時於社日以豬羊肉等美味食品鋪於飯上,謂之社飯。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賫送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鴨餅、瓜薑之屬,切作棊子片樣,滋味調和,鋪於飯上,謂之社飯。” 清 趙翼 《題長椿寺九蓮菩薩畫像》詩:“社飯誰還念老身,僧寮聊復存遺躅。”

二蔡

(1).指 管叔 與 蔡叔 。《國語·晉語四》:“ 文王 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韋昭 註:“三君云:‘二 蔡 , 文王 子, 管叔 初亦為 蔡 ’。”

(2).指 宋 蔡京 與 蔡卞 。 宋 王十朋 《國朝名臣贊·陳了翁》:“二 蔡 嘯凶,飾姦為忠。黨與雷同,牢不可攻。公獨仇之,折其姦鋒。”

秉國

執掌朝政

同文館

(1). 宋 代四方館之一。專以接待 青唐 、 高麗 使節。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制度·四方館》:“四方館。 宋 : 都亭驛 以待 遼 ; 都亭西驛 以待 西蕃 、 阿黎 、 於闐 、 新羅 、 渤海 ; 懷遠驛 以待 交趾 ;同文館以待 青唐 、 高麗 。”《宋史·禮志二二》:“ 紹興 二年, 高麗 遣使副來貢,並賜酒食於同文館。”

(2). 清 代培養外交翻譯人才的學校。1862年( 同治 元年)在 北京 成立,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要學習外文。《清史稿·選舉志二》:“又震於列強之船堅礮利,急須養成繙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定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曰福建船政學堂及南北洋水師、武備等學堂。” 嚴復 《原強》:“海禁大開以還;所興發者亦不少矣:譯署,一也;同文館,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卻曉得去年三月,京里開了同文館,考取聰俊子弟,學習推步及各國語言。”參閱《清續文獻通考·學校十四》。

鉤連

亦作“鉤連”。1.勾通連線。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宋 李彌遜 《次韻林仲和筠莊》:“迭迭重重兩岸山,鉤連秀色上琅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時有竅穴鉤連,空懸無上處。” 魯迅 《集外集拾遺·<文藝研究>例言》:“《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鉤連。”

(2).鉤掛牽連。《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枝黨鉤連,刑戮必多。” 明 宋濂 《呂府君墓志銘》:“獄辭有鉤連有不可決,君片言之閒,如庖丁刺牛,皆迎刃而解。” 傅尃 《感懷》詩之二:“黨禍鉤連天未悔,霸才消歇亂方真。”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嶺表

嶺外。《晉書·滕脩傳》:“ 廣州 部曲督 郭馬 等為亂, 皓 以 脩 宿有威惠,為 嶺 表所伏,以為使持節都督 廣州 軍事、鎮南將軍、 廣州 牧以討之。” 南朝 宋 陸徽 《薦朱萬嗣表》:“搏 嶺 表之清風,負宇冰之潔望。”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全家簿録赴 嶺 表,僅有獄卒潛瘞屍。”

群賢

眾多的德才兼備的人。 漢 班固 《 * 通·諫諍》:“雖無道不失天下,仗羣賢也。”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說者以為 杜 詩最雄壯,‘其氣魄力量自足壓倒群賢,雄視千古。’”

空手

(1) 徒手,赤手

空手搏熊羆猛獸

(2) 空著兩手;一無所獲

他在外邊混了幾年,但空手而歸

(3) 指沒有參照範本或圖樣(多用於刺繡、繪畫等)

空手扎的花兒

大書

曲藝中的一種,如評書、彈詞等

深刻

(1) 指感受程度很深的

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2) 深入透徹

道理講得很深刻

(3) 嚴峻苛刻

性篤厚,不樂為深刻

(4) 深厚

深刻的交誼

相磨

見“ 相摩 ”。

彗星

是明亮彗核周圍通常包著的朦朧彗頭組成的雲霧狀天體,當它運行的軌道部分靠近太陽時經常出現長長的彗尾,由於輻射壓力使彗尾指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彗星的運行軌道隨著從近似圓形到拋物線而具有不同的偏心率,軌道傾角從0°到180°,運行周期從3年到幾千年。通稱掃帚星

彗星襲月。——《戰國策·魏策》

文德殿

宋 代宮殿名。《宋史·禮志十九》:“皇帝日御 垂拱殿 ,文武官日赴 文德殿 正衙曰常參,宰相一人押班。” 宋 岳珂 《桯史·張芝微原芝》:“ 紹興 二十四年,芝生於太廟楹,當 仁宗 、 英宗 之室,詔羣臣觀瞻,奉表 文德殿 賀。”《水滸傳》第七二回:“ 柴進 去到內里,但過禁門,為有服色,無人阻當,直到 紫宸殿 ,轉過 文德殿 。”

夜半

見“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鐵椎傳》

喧闐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譁,熱鬧。 唐 杜甫 《鹽井》詩:“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蘇軾 《竹枝歌》:“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即今清明時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遊人如蟻。”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金山夜戲》:“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黃景仁 《入市》詩:“喧填騶從除道來,呼聲直欲緣雲上。” 李大釗 《上海的童工問題》:“有些小孩子,在喧闐的機器聲中,被放在搖籃中,或睡或醒。”

喧譁擁擠。 唐 陸喬 引 沉青箱 《過台城感舊》詩:“繁華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凡新婚者,卻扇之夕,親朋雜沓,呼笑諠闐,謂之鬧房。”

攸攸

(1).遙遠貌。《漢書·敘傳下》:“攸攸外寓, 閩越 東甌 。” 顏師古 註:“攸攸,遠貌。”

(2).迅疾貌;急速貌。《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唐 陸德明 釋文:“逐逐…… 薛 雲速也。 子夏 傳作‘攸攸’。”

(3).憂思貌。攸,通“ 悠 ”。 唐 柳宗元 《答問》:“攸攸恤恤,卒自旤賊。”

(4).猶短短的。 唐 歐陽詹 《送張尚書書》:“況尚書茂德雄才,則騰於寰宇矣。豈假區區片言隻字彰明於身乎?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於胸襟矣,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於人乎?”

狒狒

獸名。哺乳動物。身體像猴,頭部像狗,毛色灰褐,四肢粗,尾細長。群居,雜食。多產在 非洲 。我國古代傳說中亦有類似之獸。《爾雅·釋獸》:“狒狒如人,被髮迅走,食人。” 郭璞 註:“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 交 廣 及 南康郡 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狒狒……力負千觔,笑輒上吻掩額,狀如獮猴。” 謝無量 《溯江還蜀奉寄會稽山人》詩:“笑工依狒狒,語好亂狌狌。”

兒戲

原義為兒童遊戲。比喻處事輕率,不嚴肅

拿很嚴重的問題當兒戲

可惜

憐惜;愛惜

他不願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老舍《駱駝祥子》

南遷

(1).遷都南方。《魏書·靈徵志下》:“ 魏氏 世居幽朔,至 獻帝 世,有神人言應南遷。”《宋書·武帝紀論》:“ 晉 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明史·英宗前紀》:“甲子,京師聞敗,羣臣聚哭於朝,侍講 徐珵 請南遷,兵部侍郎 于謙 不可。”

(2).被貶謫、流放到南方。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萬里南遷 夜郎國 ,三年歸及 長風沙 。” 宋 徐鉉 《和州酬江中丞見寄》詩:“ 賈 傅南遷久,江關道路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吾得罪必南遷,安得在畿乎?”

黨人

(1).同鄉里的人。《莊子·外物》:“ 演門 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 郭象 註:“黨,鄉黨。”

(2).朋黨。《楚辭·離騷》:“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後漢書·靈帝紀》:“制詔州郡大舉鉤黨,於是天下豪桀及儒學行義者,一切結為黨人。” 清 周亮工 《送宋去損返莆田》詩:“上書自附黨人名, 北海 車前賣餅傖。”

(3).政黨成員。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八:“我和 俄國 人的交際雖因俄語程度太壞,不十分廣,卻也認識十幾個人,有是黨人,有非黨人的。” 李劼人 《暴風雨前》第三部分五:“其實, 成都 的革命黨人,十之六七都在學界,吃虧的,也由於在學界的黨人太多了些。”

名字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

中天

天空;天頂

一輪明月高懸中天

虹亘中天。——《廣東軍務記》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荒徼

荒遠的邊域。 唐 楊衡 《送人流雷州》詩:“不知荒徼外,何處有人家?” 明 姜埰 《赴戍宣州衛》詩:“荷戈荒徼去,收骨瘴江還。” 清 劉大櫆 《與吳閣學書》:“ 閩 海荒徼,聞公之名,無不束手斂袵,瞻顧而不敢前。” 孫中山 《中國 *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並為之整頓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八桂

(1).八株桂樹。《山海經·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 番隅 東。” 郭璞 註:“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番隅 ,今 番隅縣 。”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2). 廣西 的代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司空柳世隆行狀》:“臨 姑蘇 而想 八桂 ,登 衡山 而望 九疑 。” 唐 韓愈 《送桂州嚴大夫》詩:“蒼蒼森 八桂 ,茲地在 湘 南。” 明 楊基 《憶弟》詩:“ 青州 信息稀, 八桂 音書絶。”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垂戒

亦作“ 垂誡 ”。1.垂示警戒。 唐 司空圖 《疑經》:“縱天王制用失節,多取於諸侯,如欲垂誡,即書於 周 史可矣。” 明 王鏊 《震澤長語·經傳》:“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

(2).留給後人的訓戒。 唐 韓愈 《答張徹》詩:“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 宋 王禹偁 《官醖》詩:“彝酒《書》垂誡,羣飲聖所戮。”《明史·后妃傳贊》:“《易》曰:‘閒有家,悔亡。’苟越其閒,悔將無及。聖人之垂戒遠矣哉。”

萬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遠

萬世師表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共驩

共工 與 驩兜 的並稱。 清 唐甄 《潛書·去名》:“ 幽 厲 自成其為 幽 厲 , 共 驩 自成其為 共 驩 ;未聞 幽 厲 ,自號為 堯 舜 , 共 驩 自號為 皋 夔 。雖有 幽 、 厲 、 共 、 驩 無害於人心者,善惡不混故也。”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青蠅

(1).蒼蠅。蠅色黑,故稱。《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漢書·成帝紀》:“ 建始 元年……六月,有青蠅無萬數,集 未央宮 殿中朝者坐。”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青蠅側翅蚤蝨避,肅肅疑有青飇吹。” 金 党懷英 《立春》詩:“不知春力來多少,便有青蠅負煖飛。” 魯迅 《野草·死後》:“嗡的一聲,就有一個青蠅停在我的顴骨上。”

(2).喻指讒佞。《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 晉 驪姬 之反情。” 王逸 註:“青蠅變白使黑,變黑使白,以喻讒佞。”《後漢書·鄧榮傳》:“而臣兄弟獨以無辜為專權之臣所見批抵,青蠅之人所共搆會。” 宋 蘇軾 《祭黃幾道文》:“身為玉雪,不污青蠅。” 梁啓超 《飲冰室詩話》一一四:“休矣著書俟赤鳥,悄然揮扇避青蠅。”

(3).《三國志·吳志·虞翻傳》“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後因以“青蠅”為生罕知己,死無弔客之典。 唐 劉禹錫 《遙傷丘中丞》詩:“何人為弔客?唯是有青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只今一瞑無餘事,未要青蠅作弔忙。” 清 趙翼 《長洲蔣立崖明府最愛拙詩貽之以詩》:“有此神交蓋未傾,一人知己足平生。他時不用青蠅弔,此日應先白犬盟。”

白黑

(1).白色與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戰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見也,如白黑之分。”《禮記·明堂位》“ 夏後氏 駱馬黑鬣” 唐 孔穎達 疏:“駱,白黑相間也。”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江陰白鸜鵒》:“烏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

(2).指稻和黍。

(3).比喻是非、善惡、賢愚、清濁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記·太史公自序》:“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漢書·王莽傳中》:“羣縣賦斂,遞相賕賂,白黑紛然。” 顏師古 註:“白黑,謂清濁也。”《後漢書·馮衍傳上》:“省羣議之是非,詳眾士之白黑。” 李賢 註:“白黑,猶賢愚也。” 唐 杜甫 《兩當縣吳中侍御江上宅》詩:“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崇禎 十七年,而《熹宗實録》未成,亦由門戶方爭,白黑難定。”

(4).分清;辨別。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瞽説聖所擇,愚謀帝不罪,況乎言有文,白黑時利害。”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其典吏部也,盡刮宿弊,專以白黑善惡為己任。”

(5).佛教語。指俗人與僧徒。因俗人衣白,僧徒衣黑,故稱。 晉 智林 《與周顒書》:“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説,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此途,白黑無人得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支遁》:“﹝ 支遁 ﹞止 東安寺 ,講《道行般若》。白黑欽崇,朝野悅服。”《八瓊室金石補正·唐本願寺三門碑》:“講唱表正,白黑攸歸。”

(6).指圍棋中的白子與黑子。 唐 李頎 《彈棋歌》:“ 藍田 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圍棋鬭白黑,生死隨機權。” 宋 劉敞 《留鄰幾君章弈棋便宿小齋》詩:“錯落盤上棋,白黑互跨所。”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遺直

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遺風的人。《左傳·昭公十四年》:“ 叔向 ,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 叔魚 之惡,不為末減。曰義也夫,可謂直矣。” 杜預 註:“言 叔向 之直,有古人遺風。”《陳書·孔奐傳》:“ 世祖 曰:‘古之遺直,復見於卿。’” 宋 蘇軾 《<田表聖奏議>敘》:“嗚呼! 田公 古之遺直也,其盡言不諱。” 清 徐開任 《詠史》:“ 漢 廷有遺直, 淮南 寢反謀。”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勿用

猶勿動。謂不可有所作為。《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孔穎達 疏:“聖人雖有龍德,於此時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無所施行也。” 王引之 《易·既濟》:“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頤》:“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僨轍

覆轍。喻失敗。 梁啓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坐是之故,往往有一切新法盡美盡善,人人皆知,而議論數十年不能舉行者,苟漫然舉之,則僨轍立見,卒為沮抑新法者所詬詈。”

詩詞推薦

元祐黨籍碑原文_元祐黨籍碑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