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羅漢坪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羅漢坪原文

五百阿羅漢,曼殊來謁斯。

相傳闕其一,未識因何遲。

是謂色聲求,平等性或違。

妙手安生造,酷肖神莫遺。

詎知不二法,維摩默無辭。

欲質諸應真,其一乃得之。

詩詞問答

問:題羅漢坪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羅漢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二

2. 相傳曼殊示現真容安生肖像佛家萬法歸一何有異同則羅漢雖缺其一正不必作分別相也

參考注釋

五百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 李賢 註:“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阿羅漢

梵語的音譯,即得道者、聖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 * 、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的一種稱呼。又叫“羅漢”

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盪山芙蓉峰龍湫。——宋·沈括《夢溪筆談》

曼殊

(1).佛教菩薩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滿洲 別稱。也寫作“滿珠”、“曼珠”。 清 黃遵憲 《八用前韻》:“三月麛裘思德化,諸天龍節護 曼殊 。” 錢仲聯 箋注引《清朝通志》:“ 滿洲 ,係 滿珠 之轉音,亦稱 曼珠 。”參閱《清通志·氏族一》。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平等

(1)

(2) 在程度、價值、質量、性質、能力或狀況上與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權方面與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來是平等的

(4) 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個平等丈夫。——清· 李漁《意中緣》

妙手

技能高超的人

安生

(1).生活安定。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餘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明 李東陽 《雜記·孟子直解》:“橫徵暴斂,日甚一日,使小民愈加困苦,無以安生。”

(2).謂安定民生。 嚴復 《救亡決論》:“惟西人謂修身事帝,必以安生利用為基。”

(3).安寧;安靜。《西遊記》第三三回:“我們若吃了他師父,他肯甘心?來那門前吵鬧,莫想能得安生。”《紅樓夢》第二九回:“明兒初五,大節下的,你們兩個再這么仇人似的,老太太越發要生氣了,一定弄的大家都不安生。” 康濯 《春種秋收·一同前進》:“鬧了一陣,他粗拉拉地嚷道:‘安生些!’有幾個青年說別的去了,又有幾個參加進來混鬧,直到會開了才罷。”

(4).安分。 清 李漁 《奈何天·計左》:“若還吵吵鬧,不肯安生,將來也與 周氏 一般是個樑上之鬼。”《紅樓夢》第九八回:“如不安生,即以自行夭折之罪,囚禁陰司。” 高爾品 《“細胞”閒傳》:“告訴你,放回來得安生點兒,要是誰家的鍋碗瓢盞又沒了,我就拿你是問。”

肖神

猶神似。 清 李漁 《意中緣·寄扇》:“奴家雖在青樓,常以賣畫為事。學的是 松江 一派,摹倣 陳眉公 的筆意,最為肖神。”

不二法

同“ 不二法門 ”。 宋 王安石 《答蔣穎叔書》:“離一切計度言説,謂之不二法,亦是方便説耳。此可冥會,難以言了也。”

維摩

(1). 維摩詰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維摩 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宋 蘇軾 《殢人嬌》詞:“白髮蒼顏,正是 維摩 境界。” 清 吳偉業 《題王石谷畫》詩之二:“一幅天然圖畫裡, 維摩 僧寺 破山 橋。”

(2).即《維摩詰經》。通行 後秦 鳩摩羅什 譯本。共十四品。 唐 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親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別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跡染《維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無辭

(1).不辭讓;不推辭。《禮記·哀公問》:“固臣敢無辭而對。” 鄭玄 註:“辭,讓也。”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此生更得幾回來,從今有暇無辭數。”

(2).沒有言辭;沒有口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書戰伐,甚謹;其惡戰伐,無辭。何也?” 宋 梅堯臣 《鬼火後賦》:“客慚忸無辭而起,余方掩乎衡門。” 葉聖陶 《窮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無見,則無辭可以加罪。”

應真

謂方是真話。 唐 韓偓 《無題》詩之二:“明言終未實,暗祝始應真。”

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王喬 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李善 註:“應真,謂羅漢也。” 李周翰 註:“應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齡 《諸官游招隱寺》詩:“應真坐松柏,錫杖掛窗戶。”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羅漢第五尊失隊》:“予往 臨川 景德寺 ,與 謝無逸 輩升閣,得 禪月 所畫十八應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記觀宋子昭畫》:“丙辰二月二十一日,過 商丘 宋子昭 戶部觀畫, 李伯時 白描十八應真,最為奇妙。”

詩詞推薦

題羅漢坪原文_題羅漢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