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題殊像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再題殊像寺原文

夷嵏此地開紺園,屏息一禮兩足尊。

文殊師利無定相,優婁比丘多躗言。

翠柏風舞鸞鳳蓋,玉峰寒入雲霞軒。

不須拙速催成句,少憩吾將意與存。

詩詞問答

問:再題殊像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再題殊像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再題殊像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五

參考注釋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紺園

(1).佛寺的別稱。 唐 沉佺期 《游少林寺》詩:“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唐 陳子昂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銘》:“哀淑人之永逝,感紺園之春時。”

(2).借指道教宮觀。 明 高啟 《與王徵士訪李鍊師遂同過師林尋因公》詩:“玄舘啟貞境,紺園閟清香。”

屏息

(1).猶屏氣。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懼。《列子·黃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上變者徧天下,人人屏息,無敢議。” 茅盾 《鍛鍊》十五:“全場屏息望著她,每個人的臉色都異常嚴肅,眼光都很沉著。”

(2).指寂靜無聲。《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兵過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猶斂跡;消失。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官閒事簡,民人懷感,盜賊屏息。” 宋 陳亮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進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應麟 《詩藪·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內名士鹹有頌章。” 烏蘭汗 《心》:“周圍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擾亂了這片意味深長的友情的氛圍。”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類,其捧獻人口鼻用物作長袋繫於頸後,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廟以黃羅,它祀以紅紵絹為之。”

兩足尊

如來佛 的尊號。《法華經·方便品》:“無上兩足尊,願説第一法。” 宋 蘇軾 《游淨居寺》詩:“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王文誥 輯註:“《行集經》: 如來 世尊福足、慧足,稱兩足尊。”

文殊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徵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徵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比丘

和尚。梵語,khiksu的譯音

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釋老志》

躗言

亦作“躛言”。虛妄不足信的話。《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君卑政暴,往歲克敵,今又勝都,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役將班矣!” 洪亮吉 詁引 服虔 曰:“躗,偽。不信言也。”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三禮》:“今世 文昌 之祭何所始?蓋始於 元 之 袁清容 ……於是躗言四起,謂其為 梓潼 人,而又有十七世輪廻之説。”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則執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為大怪,舉喪師辱國之罪,悉以歸之。造作躗言,必盡顛其隱依乃快。”

翠柏

(1) 原產中國的一種松科喬木

(2) 翠柏屬的各種植物的統稱

鸞鳳

(1).鸞鳥與鳳凰。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西京雜記》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雖嘯旨淪亡,不聞鸞鳳之響,而琴引未沫,如聽水仙之吟。”

(2).比喻賢俊之士。《楚辭·賈誼<惜誓>》:“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註:“以言賢者亦宜處山澤之中,周流觀望,見高明之君,乃當仕也。”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陳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詩:“淒迷鸞鳳同罹網,浩蕩滄瀛阻遠遊。”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良以安國部,金(今)喜迴鸞鳳。”《舊唐書·馬周傳》:“ 太宗 嘗以神筆賜 周 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盧儲 《催妝》詩:“今日幸為 秦 晉 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5).比喻夫婦。《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豈有百歲不拆之鸞鳳耶!”參見“ 鸞鳳和鳴 ”。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拙速

謂用兵寧拙於機智而貴在神速。《孫子·作戰》:“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杜牧 註:“攻取之間,雖拙於機智,然以神速為上。” 晉 張協 《雜詩》之七:“巧遲不足稱,拙速乃垂名。”《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聞臺軍討之,問策於 王偉 , 偉 曰:‘……兵貴拙速,宜即進軍。’”

成句

(1).整個句子。 宋 陸游 《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前人的現成文句。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書成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回:“就是掉文,也不過古人的成句,恰好湊到我這句説話上來,不覺衝口而出的,借來用用罷了。”

少憩

稍稍休息。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甘棠失目》:“﹝ 甘棠 ﹞泣而言:‘感君恩意,吾尚存一眼,實不願醫。’乃掖之起坐……正念少憩,復拉臥如初。” 元 王惲 《苦熱嘆》詩:“簟紋燎炎輝,側脅能少憩。”

將意

表達心意。《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二年》:“若以為奉承先志,理不可罷,則望閲諸府庫,取服用玩好物以充用,才足將意便可,不須過為豐侈。”

與存

參與其間。《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趙岐 註:“天下之樂,不得與此三樂之中。”

詩詞推薦

再題殊像寺原文_再題殊像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