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珠寺·其二

作者:何孟倫 朝代:明代

游海珠寺·其二原文

招提古樹隔江城,江上潮聲雜櫓聲。

弦月乍窺潭底見,微風不動鏡中行。

雲連琪樹青蕪合,雨逗春江綠漲平。

萬頃瑤光漫無際,水天涵映夜珠明。

詩詞問答

問:游海珠寺·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何孟倫
問:游海珠寺·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游海珠寺·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櫓聲

搖櫓聲。 唐 劉禹錫 《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詩:“戍搖旗影動,津晚櫓聲促。” 明 桑悅 《題鳳洲草堂效吳體》詩:“枕邊驚聞櫓聲過,檻外俯看雲影浮。”

弦月

呈半圓形的月亮。指農曆初七、八或廿二、三之月。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夕詠牛女》:“火逝首秋節,新明弦月夕。” 宋 范成大 《舫齋晚憩》詩:“雨餘弦月上,塵界本清涼。” 明 陳山毓 《七夕賦》:“怨輕絲之多亂,傷弦月之易零。” 清 劉大櫆 《游浮山記》:“有大石穹起當道,兩棖中虛,如植玉環而埋其半於地,自遠望之,天光見其下,如弦月焉。”參見“ 弦 ”。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琪樹

(1).仙境中的玉樹。《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 呂延濟 註:“琪樹,玉樹。” 唐 崔珏 《哭李商隱》詩:“應游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衣上玉壇。” 宋 范成大 《步虛詞》:“琪樹玲瓏珠網碎,仙風吹作步虛聲。” 元 薩都剌 《將游茅山》詩:“錯騎白鶴訪 茅君 ,琪樹秋聲隔夜聞。”

(2).樹名。 唐 李德裕 《金松賦》:“琪樹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潛熲而莫覿。” 唐 李紳 《琪樹》詩序:“琪樹垂條如弱柳,結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歲生者相續,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紅,綴於條上,璀錯相間。” 宋 張敦頤 《六朝事跡·寶林寺》:“ 寳林寺 有琪樹,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 唐 溫庭筠 《女冠子》詞:“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詞:“鳳樓琪樹,惆悵 劉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條被雪覆蓋的樹。 宋 楊萬里 《賀吉州李州守臘雪》詩:“八邑山川一千里,盡種琪樹璣為英。” 宋 朱熹 《詠雪》:“不堪琪樹猶含凍,飜笑梅花許耐寒。”

青蕪

(1).雜草叢生的草地。 唐 杜甫 《徐步》詩:“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 宋 周邦彥 《大酺·春雨》詞:“未怪 平陽 客,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 清 曹寅 《菜花歌》:“朝陽夕陽幾百里,惟剩白水連青蕪。”

(2).形容雜草叢生貌。 清 吳偉業 《登縹緲峰》詩:“芳草青蕪迷遠近,夕陽金碧變陰晴。”

春江

(1).春天的江。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之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 富春江 的簡稱。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瑤光

(1).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為象徵祥瑞。《淮南子·本經訓》:“瑤光者,資糧萬物者也。” 高誘 註:“瑤光,謂北斗杓第七星也……一説,瑤光,和氣之見者也。” 漢 張衡 《西京賦》:“上飛闥而遠眺,正睹瑤光與玉繩。”《宋書·符瑞志上》:“帝 顓頊 高陽氏 ,母曰 女樞 ,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宮,生 顓頊 於 若水 。” 唐 李商隱 《南朝》詩:“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 王氣應瑤光。” 明 王洪 《瑞象賦》:“瑤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茲其所謂瑞象,而特應於我聖君者乎。”

(2).玉的光采。《宋史·樂志九》:“金字煌煌,瑤光燦燦。羣工奉之,登此寳殿。”

(3).比喻白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七:“漭瀁瑤光中,忽忽肆荒滛。” 明 湯顯祖 《紫簫記·拾簫》:“急閃閃瑤光亂散,妝成鹿銜五色靈芝。” 清 納蘭性德 《玉泉十二韻》:“隱見瑤光曳,琤瑽珮響傳。”

(4). 北魏 洛陽 尼寺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宋荔裳廉使女》:“嗚呼! 秀容 縱騎,奪壻 瑤光 。”參見“ 瑤光寺 ”。

無際

無邊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水天

水與天。多指水天交接處。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詩:“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元 張翥 《憶吳興》詩:“半山塔寺藏雲樹,繞郭樓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記》:“晚乃泊於 韓村 之湖口,大月點空,滿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斂,而水天之白未盡。” 丁玲 《記游桃花坪》:“我站在船頭上,靠著篷邊,我極目望著水天交界的遠處。”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涵映

包含映照。 唐 元結 《登白雲亭》詩:“涵映滿軒戶,娟娟如鏡明。”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二)》:“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灣清澄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著如像一張明鏡,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涵映在裡面。”

夜珠

即夜明珠。 唐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唐 李商隱 《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詩:“六曲屏風江雨急,九枝燈檠夜珠圓。”

詩詞推薦

游海珠寺·其二原文_游海珠寺·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