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江海昔從游,自掃盡妖氛,匏繫廿年慚猶子;
下聯:幽明今永訣,幸酬庸策府,易名兩字慰忠魂。
對聯備註:
(清-彭清華《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從游
亦作“ 從游 ”。1.隨從出遊。《論語·顏淵》:“ 樊遲 從游於 舞雩 之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 喜從游,遇 長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與之相游處。謂交往。《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生 見謂之曰:‘吾聞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後漢書·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余嘗登門,出近作《贈別》長短句以示公……公賞誦久之。是後,從游頗密。”
(3).隨從求學。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 愛 備録平時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證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
見“ 從游 ”。
妖氛
亦作“ 妖雰 ”。1.不祥的雲氣。多喻指凶災、禍亂。《左傳·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 晉 杜預 註:“祲,妖氛也。”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神戈退指,則妖雰順制。”《隋書·衛玄傳》:“近者妖氛充斥,擾動 關 河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盡,勒銘歸國。” 清 鄒容 《獄中答西狩》詩:“一朝淪地獄,何日掃妖氛?”
(2).妖氣。《西遊記》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識,見那公主頭頂上微露出一點妖氛。”參見“ 妖氣 ”。
匏繫
(1).《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劉寶楠 正義:“匏瓜以不食,得繫滯一處。”後以“匏繫”謂羈滯。 唐 李商隱 《為大夫安平公華州進賀皇躬痊復物狀》:“心但葵傾,跡猶匏繫,伏蒲之覲謁未果,獻芹之誠懇空深。” 宋 秦觀 《慶禪師塔銘》:“出家兒當尋師訪道,求脫生死,若匏繫一方,乃土偶人耳。” 清 李漁 《蜃中樓·運寶》:“敝友匏繫宦途,親迎禮缺。”
(2).喻不為時用;賦閒。 宋 蘇轍 《思歸》詩之一:“匏繫雖非願,蠖屈當有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昌符》:“後為御史劾奏,以為輕薄……謫去,匏繫終身。”
(3).喻指無用之物。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臆論·五福》:“今有人壽至ba1-1九十過百者,人視之則羨為神仙,為人瑞,己視之則為匏繫,為贅疣。”
猶子
幽明
(1).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韓康伯 註:“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 宋 蘇軾 《與錢濟明》之三:“神藥希代之寶,理貫幽明,未敢輕議。”
(2).指晝夜;陰陽。《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鄭玄 註:“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難。” 張守節 正義:“幽,陰;明,陽也。” 魯迅 《<兩地書>序言》:“﹝我們﹞所講的又不外乎學校風潮,本身情況,飯菜好壞,天氣陰晴,而最壞的是我們當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與死;陰間與人間。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陰隔,夢魂徒爾為。”《太平廣記》卷四ba1-1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4).人與鬼神。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皇 唐 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神女》:“家君感大德,無以相報,欲以妹子附為婚姻,恐以幽明見嫌也。”
(5).指善惡;賢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孔 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宋 曾鞏 《蔡燡河南運判制》:“夫均通貨食,使物有羨贏;審覈幽明,使人知勸畏。”
永訣
[part forever;part never to meet again;be parted by death] 永別。指死別
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
酬庸
猶酬功;酬勞。 南朝 梁 江淹 《封江冠軍等詔》:“開歷闡祚,酬庸為先。” 清 陳大章 《王文成紀功碑》詩:“改元兆讖實天啟,酬庸錫爵開禎期。”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考其千八百二十年所頒法案,規定數種文官任期為四年,其目的在總統選舉獲勝,可舉數千受國家俸給之地位,為政客酬庸之具。”
策府
帝王藏書之所。《穆天子傳》卷二:“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之所謂策府。” 郭璞 註:“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也。” 唐 陳子昂 《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 杜司戶 炳靈翰林,研幾策府,有重名於天下,而獨秀於朝端。” 宋 蘇軾 《徐州謝兩府啟》:“如 軾 者才不逮人,學非適用,早塵策府,自知拙直之難安;屢乞守符,意謂苟安之善計。”《清史稿·藝文志一》:“因思策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鉅者羽翼經訓,重范方來,固足稱千秋法鑒。”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忠魂
[loyal soul]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mao1~1澤1*1東《答李淑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禮炮聲聲天開萬朵鮮花嫣紅奼紫
元宵節,14字對聯對聯:裁剪合身夸巧匠 衣裳得體贊時裝
紡織品店,7字對聯對聯:萍蘩蘊藻 蜃蛤魚鹽
水產品店,4字對聯對聯:開闢識鴻濛,文字有靈應食報;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同培桃李恩愛夫妻情誼重
婚聯,職業婚聯,11字婚聯對聯:蘆笙賽祖氈帽踏歌當年柱號天尊金縷翔環遺舊壘
名勝,大理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題贈,8字對聯對聯:共欣穹宇中秋月 都作增齡海寶籌
名勝,故宮,7字對聯對聯:放眼嶄新世紀 振興錦繡中華
春聯,6字春聯對聯:明月傳情千里共 金風送爽九州同
中秋節,7字對聯對聯:鏡文虹於綺疏,浸蘭泉於玉砌;
名人名家,集句,14字對聯對聯:家醞滿瓶書滿架; 山花如繡草如茵。
名人名家,集句,8字對聯對聯:巍巍高山永志芳德 涓涓流水長吟雅風
輓聯,8字對聯對聯:舞扇歌衫迷離撲朔 瓊樓玉宇富貴神仙
戲院,8字對聯對聯:舊歲饑荒柴米無依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戚外親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題贈
詩詞推薦
- 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
- 眼明忽憶往時事,世間尤物能移人章甫《芍藥呈韓文》
- 信步桑間春去後,榜舟湖面夜歸遲金君卿《和永叔潁川西湖》
- 畫屏展盡一山川。張釜《句》
- 流落崎嶇二十年,幾回灑血杜鵑前謝枋得友《送疊山先生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