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為戲,生旦淨醜外副末,呼十門腳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師大排場,看破世情都是戲; 學而優,五六工尺上四合,添兩字凡乙,共成七調,唱余和汝小伎倆,即論文行已兼優。

名人名家壽聯長聯名勝戲院

對聯全文

上聯:儒為戲,生旦淨醜外副末,呼十門腳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師大排場,看破世情都是戲;
下聯:學而優,五六工尺上四合,添兩字凡乙,共成七調,唱余和汝小伎倆,即論文行已兼優。

對聯備註:

(清-嚴保庸《自壽聯》;嚴保庸題北京京師戲館)

參考注釋

生旦淨醜

生:小生;旦:花旦;淨:花臉;醜:小丑。京劇里的四種人物扮相,借指各種人物。

副末

(1). 宋 雜劇、 金 院本的腳色。從參軍戲中的蒼鶻演變而來。任務是烘托發揮“副淨”所製造的笑料。 宋 歐陽修 《與梅聖俞書(嘉祐三年)》:“正如雜劇人,上名下韻下來,須勾副末接續爾。”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雜劇中……副浄色發喬,副末色打渾,又或添一人裝孤。”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

(2). 元 雜劇中居次要地位的末。 元 無名氏 《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張道南 引浄 興兒 上。”

(3). 宋 元 南戲和 明 清 傳奇演出開場時向觀眾介紹劇情概要的角色,兼做雜差。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第一齣,副末開場。”《儒林外史》第十回:“唱完三齣頭,副末執著戲單上來點戲。”

十門

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誠通乎二十篇之論,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徑十門。” 高誘 註:“八方上下也。” 南朝 梁 王筠 《侍宴餞臨川王北伐應詔詩》:“我皇俊聖,千年踵武,德洞十門,威加八柱。”

腳色

(1) [rol]∶演員扮演的戲劇中人物

全班戲子都穿了腳色的衣裳

(2) [official post]∶差事;職務

當個極苦的腳色

(3) [a type of person]∶某一類型的人物

他是一個通文不通道的腳色

(4) [origin]∶來歷;底細

去查一查他的腳色

道尊

(1).對道士的敬稱。 唐 韋應物 《寄黃劉二尊師》詩:“道尊不可屈,符守豈暇餘。高齋遙致敬,願示一編書。”

(2).對道一級行政長官的敬稱。《檮杌閒評》第三五回:“知府道:‘豈可暴露多日?’不一時,道尊也來拜了。”《快心編三集》第八回:“昨聞道尊將到回署,故差小价往候。”

師大

師範大學的簡稱,師範大學在我國的設定歷史最為悠久傳統意義上的“師範大學”,主要是指培養各類師資力量的高等院校,但就現代意義來講,“師範大學”不僅擔負著培養高水平的師資使命,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更被賦予了一種全新意義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基地的標識,師範大學正由過去比較單一的培養文、理、工、教人才向更為全面的綜合性大學拓展。師範大學是最接近教育本質的大學。

排場

(1) [ostantation and extravagance]∶場面奢侈、鋪張

講排場

(2) [(of play) plot]∶戲中情節

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裡知道這齣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紅樓夢》

(3) [blame]∶責備

媽媽再要認真排場他,可見老背晦了。——《紅樓夢》

(4) [status]∶身分;地位體面

承尚排場

看破

[see through;be disillusioned with] 看穿,看透

世情

[the ways of the world] 世上的種種情形;世態人情

不懂世情

學而

《論語》首篇篇名,後借指《論語》。 宋 劉克莊 《田舍即事》詩:“鄰壁嘲啾誦《學而》,老人睡少聽移時。”

六工

六種工匠。《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 鄭玄 註:“此亦 殷 時制也, 周 則皆屬司空。土工,陶旊也。金工,築冶鳧栗鍛桃也。石工,玉人、磬人也。木工,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獸工,函鮑韗韋裘也。唯草工職亡,蓋謂作萑葦之器。”

四合

(1).四面圍攏。 漢 班固 《西都賦》:“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新唐書·吐蕃傳下》:“ 乞悉蓖 見兵寡,悉眾追,墮伏中,兵四合急擊,遂禽之,獻京師。”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嬰寧》:“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2).四方配合;四面相應。《漢書·兒寬傳》:“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發難得巧意氣粗,歡聲四合壯士呼。”

七調

古樂律高低音域,自黃鐘至中呂,稱七調。《魏書·樂志》:“ 崔九龍 言於太常卿 祖瑩 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調,合之七律,起於黃鐘,終於中呂。今古雜曲,隨調舉之,將五百曲。’”《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為宮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後世宮、商、角、羽各有七調,稱四聲二十八調。參閱《宋史·樂志十七》。

伎倆

(1) [trick]∶手段;花招

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2) [technique]∶技藝;本領

見他伎倆,飛ma4報太祖。——明·佚名《英烈傳》

文行

(1).文章德行。《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始 潮 人未知學,公命進士 趙德 為之師,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劉基 《深居精舍記》:“上人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聞於時賢。” 清 劉大櫆 《鄭氏節母傳》:“督學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謂僅有虛文下達。《宋書·武帝紀下》:“杖罰雖有舊科……若皆有其實,則體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設罰之意。”

兼優

[be good in all the aspects] 指一人在幾個方面均較突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