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舍亦流荒,浩氣常存,看此日祠旁大樹; 雲司今避席,爰書誰定,問當年座上諸公。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圜舍亦流荒,浩氣常存,看此日祠旁大樹;
下聯:雲司今避席,爰書誰定,問當年座上諸公。

對聯備註:

(清-吳可讀《楊繼盛祠》)

參考注釋

圜舍

圓形小屋。《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拜子 纂 郎中”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焦先 及 楊沛 ,並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作蝸;蝸牛,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 先 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

流荒

荒遠的地方。 晉 張協 《七命》:“若乃華裔之夷,流荒之貊,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

浩氣

[noble spirit] 浩然的正氣

浩氣四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浩氣長存

常存

永久存在,長期存在。 漢 班固 《bai2虎通·社稷》:“禮不常存。”《宋書·范曄傳》:“且大梗常存,將重階亂,骨肉之際,人所難言。”《隋書·經籍志四》:“以為 天尊 之體,常存不滅。”

大樹

指 東漢 馮異 。《舊五代史·世襲傳一·李茂貞》:“但御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則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內外持管鑰者,亦呼為司空太保,與夫 細柳 、 大樹 之威名,蓋相遠矣。”參見“ 大樹將軍 ”。

雲司

指朝廷掌握刑法的官。 唐 陳子昂 《為司刑袁卿讓官表》:“誠使榮加天寵,職察雲司,必能利用文明,哀矜庶獄。”

避席

亦作“ 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離席起立,以示敬意。《呂氏春秋·慎大覽》:“ 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 李善 註:“《孝經》曰:‘ 曾子 避席。’廗與席古字通。”《漢書·灌夫傳》:“已 嬰 為壽,獨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於是避席禮謝,深加敬嘆。”《三國演義》第四回:“ 允 避席問曰:‘ 孟德 有何高見?’”

(2).指讓席,以示敬意。《莊子·盜跖》:“謁者復通, 盜跖 曰:‘使來前!’ 孔子 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 盜跖 。”

(3).泛指離席。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讌。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觴客未畢,勿避席而起。”

(4).指逃席。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主人, 讓 聞我主索地, 趙君 避席,主人反欲見伐。”

(5).猶離職。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乙·永悟侍者》:“ 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幾, 悟 亦避席,與之姪過 南康 。”

(6).迴避,避退。 宋 洪邁 《夷堅志補·鳳翔道上石》:“兩屏相對,列於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種皆避席。”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花面沖場,正生避席,非關倒置梨園,祇為從來雅尚。”

爰書

古代記錄囚犯供辭的文書。《史記·酷吏列傳》:“﹝ 張湯 ﹞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爰,易也。以此書易其辭處。”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曰:“爰,換也。古者重刑,嫌有愛惡,故移換獄書,使他官考實之,故曰‘傳爰書’也。”後用以指判決書。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詩:“聖理高懸象,爰書降罰鍰。” 清 李漁 《慎鸞交·訂游》:“幾曾見,爰書定下瞧人罪。”

當年

[the same year]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bai2虎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