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送迎通達道 逢邀進退遂逍遙

行業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遠近送迎通達道
下聯:逢邀進退遂逍遙

對聯備註:

(馬車店聯,同旁)

參考注釋

遠近

(1) [far and near]∶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distance]∶指距離的長短

(3) [close or distant]∶指關係的親疏

送迎

(1).送往迎來。《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嘗過 樊將軍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稱臣。” 宋 王銍 《默記》卷中:“兩州送迎,旌旗舳艦,官吏錦繡,相屬於道。” 陳毅 《泗宿道中》詩:“暢遊根據地,沿途勞送迎。”

(2).指文筆的宕開與承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廻環,而有綴兆之位;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達道

(1).公認的準則。《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達道之行,實惟交友。” 宋 契嵩 《<壇經>贊》:“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那些‘難可與俗人論’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達道罷。”

(2).明白、徹悟道理。《淮南子·氾論訓》:“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福。”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遠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 陶潛 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元 楊載 《贈胡汲古》詩:“先生唯達道,久矣樂山林。”

(3).實現理想或主張。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 宋 蘇軾 《賜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 元 閻復 《追封伯夷叔齊制》:“讓爵以明長幼之序,諫伐以嚴君臣之分,可謂行義以達道,殺身以成仁者也。”

(4).猶得道。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裡泥神也愛錢,怎能勾達道昇仙。”

(5).博通各種學問。《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王烈 者,字 彥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 烈 通識達道,秉義不回。”

(6).猶溝通。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三:“又謂古人祭用香燭,所以達道陰陽,以接神明。”

進退

(1) [advance and retreat]∶前進和後退

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進退無顏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軾《教戰守》

進退維谷

(2) [sense of propriety]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

不知進退

逍遙

[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