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爾忘私,國爾忘家,萬里涉波濤,論邊事宣勤,鑿空豈同張博望; 將門出將,相門出相,九重資柱石,儻天年可假,平章應拜范純仁。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公爾忘私,國爾忘家,萬里涉波濤,論邊事宣勤,鑿空豈同張博望;
下聯:將門出將,相門出相,九重資柱石,儻天年可假,平章應拜范純仁。

對聯備註:

(清-閻定麟《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公爾忘私

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 明 李贄 《晁錯》:“﹝ 鼂錯 ﹞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 鼂氏 之不安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若説是為了國法,所以公爾忘私,然而姓 朱 的卻又明明為著升官發財,才出首的:所以有點看不起這個人。”亦作“ 公耳忘私 ”、“ 公而忘私 ”。 漢 賈誼 《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彼為臣者既能捨家而顧國,國爾而忘家,公而忘私,則為君者自當體彼一念之忠忱,或準其一月而半歸其家省視,或準其三十日或二十日歸其家省視。”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象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 中國 中,究竟能有幾個?”

國爾忘家

見“ 國而忘家 ”。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55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波濤

(1) [great waves]∶江湖海中的da5波浪

(2) [billows]∶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邊事

(1).邊防事務。《後漢書·竇固傳》:“帝欲遵 武帝 故事,擊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習邊事,十五年冬,拜為奉車都尉。” 唐 賈島 《送李傅侍郎劍南行營》詩:“走馬從邊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邊之患,非邊能為患也。患在任邊事者,因循不知變計,畏縮而不敢奮發。”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德宗 生氣說, 柳渾 書生,不懂邊事,你怎么也這樣說。”

(2).邊境上的戰事或爭端。 唐 羊士諤 《賀州宴行營回將》詩:“元戎坐鎮無邊事,遣向營中偃畫旗。”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至 建炎 初,以軍興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後有特許從便赴闕,猶降旨云:‘候邊事寧息日依舊。’然遂不復舉行矣。” 明 沉周 《石田雜記》:“ 威寧伯 王公 悅 在 大同 ,見邊事漸生,醖禍未測,情悰不懌。”

鑿空

[open a way] 空,謂孔道,引申為道路。開通道路

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 張騫鑿空。——《史記·大宛陳列傳》

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當塗 西南 東梁山 ,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故又稱 天門山 。歷來為攻守要地。《文選·陸倕<石闕銘>》:“乃假天闕於 牛頭 ,託遠圖於 博望 。” 李善 註:“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

(2).苑名。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登賢 博望 ,獻賦 清漳 。”詳“ 博望苑 ”。

(3). 漢 張騫 的封號。《漢書·張騫傳》:“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 明 劉基 《題陳大初畫扇》詩之二:“爭似乘槎隨 博望 ,玉繩光裹看山河。”參見“ 博望槎 ”。

將門

將帥門下,將帥家門。《史記·田叔列傳》:“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 唐 王維 《李陵詠》:“ 漢 家 李將軍 ,三代將門子。”

出將

出外為統兵的將帥。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汲黯 匡君切, 廉頗 出將頻。直詞才不世,雄略動如神。” 唐 戎昱 《觀衛尚書九日對中使射破的》詩:“出將三朝貴,彎弓五善齊。腕迴金鏃滿,的破緑弦低。” 宋 陸游 《徐稚山給事慶八十樂語》:“出將使指之榮,入奉色難之養。”

相門出相

見“ 相門有相 ”。

重資

(1).重金;巨款。《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又司市之要,自昔所難。頃來此役,不由才舉,竝條其重貲,許以賈衒。”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醫術》:“﹝ 張氏 ﹞益以聲價自重,聘者非重貲安輿,不至焉。” 魯迅 《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殿板‘二十一史’也變成了寶貝,古董藏書家不惜重資,購藏於家,以貽子孫雲。”

(2).謂藉以安身立命的重大本事、技能。《商君書·算地》:“民資重於身,而偏托勢於外,挾重資,歸偏家, 堯 舜 之所難也。”

(3).謂藉以建功立業的要地。《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冀州 天下之重資也。”

柱石

[pillar;mainstay] 支撐建築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負國家重要使命的人

堅強柱石

天年

(1) [one's allotted span;natural span of life]∶自然的壽數

盡其天年。——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year’s harvest] 〈方〉∶年成

今年天年不好,糧食收成少

(3) [time] 〈方〉∶時期;時代

這種打仗的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平章

(1).評處;商酌。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隋書·何稠傳》:“上因攬太子頸謂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求諫》:“詔令自是宰相入內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城》:“我為君平章已確,即教小娘子從君返魂,好否?”

(2).品評。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遊伴,平章貴价車。”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人韻》詞:“卻與平章珠玉價,看醉里,錦囊傾。”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春賞》:“憑欄爭賞,細與平章。” 清 黃遵憲 《度遼將軍歌》:“將軍歸來猶善飯,平章古玉圖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因官高權重,不常設定,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簡稱“同平章事”,同參國事。 唐睿宗 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 宋 因之,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 元 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 明 初仍沿襲,不久廢。

辨別彰明。《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見勑旨,刊正音律,平章曆象。”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上》:“斯足以揚搉誠偽,平章黑白矣。”

純仁

至仁。《漢書·揚雄傳下》:“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聖主冠道德,履純仁,被六藝,佩禮文,屢下明詔,舉賢良,求術士,招異倫,拔俊茂。”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