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衡湘靈秀,崛起元戎,靖江淮、肅閩粵,籌兵籌防籌餉,盡瘁鞠躬,盼他年史冊紀勛,長垂相業; 隨劍舄陶成,傷追往事,授師旅、擢提封,教戰教忠教官,銜恩鏤骨,痛去夏武林親節,永訣慈暉。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秉衡湘靈秀,崛起元戎,靖江淮、肅閩粵,籌兵籌防籌餉,盡瘁鞠躬,盼他年史冊紀勛,長垂相業;
下聯:隨劍舄陶成,傷追往事,授師旅、擢提封,教戰教忠教官,銜恩鏤骨,痛去夏武林親節,永訣慈暉。

對聯備註:

(清-俞俊明《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湘靈

古代傳說中的 湘水 之神。《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洪興祖 補註:“此 湘靈 乃 湘水 之神,非 湘夫人 也。”一說,為 舜 妃,即 湘夫人 。《後漢書·馬融傳》:“ 湘靈 下, 漢女 游。” 李賢 註:“ 湘靈 , 舜 妃,溺於 湘水 ,為 湘夫人 。” 魯迅 《湘靈歌》:“ 湘靈 妝成照 湘水 ,皎如皓月彤雲。”

起元

(1).開始;起始。《漢書·敘傳下》:“探篹前記,綴輯所聞,以述《漢書》,起元 高祖 ,終於 孝平 、 王莽 之誅。”

(2).猶ji1-1元。《舊唐書·傅仁均傳》:“昔 洛下閎 以 漢武 太初 元年歲在丁丑,創歷起元,元在丁丑。”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上古以來,逐朝歷名: 黃帝 起元用《辛卯歷》, 顓帝 用《乙卯歷》。”

江淮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御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余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餉源卻愈益短絀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閩粵

(1).同“ 閩越 ”。《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閩粵》:“ 吳王 子 駒 亡走 閩粵 ,怨 東甌 殺其父,常勸 閩 粵 擊 東甌 。”

(2). 福建 、 廣東 兩省。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亡 秦 者誰三戶 楚 ,何況 閩 粵 百萬戶。”

籌兵

籌劃編練軍隊。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古之治兵者,必治賦,古之治民者,必籌兵。”

籌餉

亦作“ 籌饟 ”。籌集軍中的糧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 仁皇 震怒,練兵籌餉,為深入計。”《清史稿·文宗紀》:“ 袁三甲 疏請事關籌饟,由軍機處徑交所司,勿發內閣。”

盡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盡心盡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盡瘁

鞠躬

(1) [bow]∶請安、低頭,彎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從或羞愧

(2) [salute]∶在跳方形舞時(向舞伴)行禮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史冊

[annals] 歷史記載;史書

載入歷史史冊

相業

宰相的功業。亦喻巨大的功績。《宋史·陳堯佐傳論》:“ 堯佐 相業雖不多見,世以寬厚長者稱之。”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百年萬國奉王正,相業臺綱屬老成。” 清 黃景仁 《過賈秋壑集芳園故址》詩:“若論相業慙何地,便有仙居借自天。” 趙朴初 《周總理輓詩》:“相業史誰儔?丹心日許共。”

陶成

(1).陶冶使成就。 漢 揚雄 《法言·先知》:“聖人樂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wan1一11~1書》:“臣願陛下鑒 漢 、 唐 、 五代 之所以亂亡,懲 晉武 苟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那南方中的舉人進士不知費了先生多少陶成,多少指點,‘鐵杵磨針’,才成正果。”

(2).猶撈摸。《蕩寇志》第一二○回:“那班無賴子弟弄得嫖賭精空,起心此圖,想賺去賣了,陶成幾個嫖賭本錢。”

追往

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深心追往,遠情逐化。”《元典章新集·刑禁·禁騷擾》:“僧道人等,非因親戚,指以追往為名,私相交通,受其餽遺。” 清 歸莊 《祭錢牧齋先生文》:“感時追往,忽復淚下淋浪。”

師旅

(1).師、旅為古代軍隊編制。《詩·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師我旅。” 鄭玄 箋:“五百人為旅,五旅為師。”後因用以指軍隊。《詩·大雅·常武》:“左右陳行,戒我師旅。”《史記·貨殖列傳》:“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國家有事東郊,徵 涇原 師旅,銜命赴難。”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何時北伐陳師旅,撥盡陰霾見太陽。”

(2).指戰事。《漢書·昭帝紀贊》:“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魏書·安豐王延明傳》:“頻經師旅,人物凋弊。” 唐 陸贄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天衢尚梗,師旅方殷。” 清 劉大櫆 《朱子穎詩序》:“其出入師旅,屢經鋒鏑之危,非 子穎 之能行乎患難也。”

(3).指眾屬吏。《左傳·襄公十年》:“官之師旅,不勝其富。”

提封

(1).通共;大凡。《漢書·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廣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大凡,諸凡也……都凡與提封一聲之轉,皆是大數之名。提封萬井,猶言通共萬井耳。”《漢書·食貨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

(2).猶版圖,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漢 、 桑乾 之地,鹹被聲教,併入提封。”《舊唐書·東夷傳·高麗》:“ 遼東 之地, 周 為 箕子 之國, 漢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晉 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長驅胡騎剪提封,誰奪龍沙斬將功。” 清 顧炎武 《海上》詩之三:“南營 乍浦 北 南沙 ,終古提封屬 漢 家。”

教忠

謂教以忠誠道理。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十:“覽觀謡俗,無忘遺愛之厚,永念教忠之餘,皆謂是也。”

教官

[drillmaster;military instructor] 軍隊、學校等團體內擔任教練的軍官的舊稱

銜恩

受恩;感恩。 唐 李白 《塞下曲》之二:“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明 高明 《琵琶記·旌表》:“豈特奴心知感德,料他也銜恩泉石里。” 柯岩 《美的追求者·蒲公小狐堪為友》:“我是多么佩服那個……終身銜恩以報無心之德的 小翠 。”

鏤骨

(1).比喻深刻難忘。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教》:“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唐 杜甫 《奉贈蕭十二使君》詩:“食恩慚鹵莽,鏤骨抱酸辛。” 明 沉鯨 《雙珠記·從軍別意》:“能惻隱,是仁術。德至淪肌,感當鏤骨。”

(2).比喻自苦。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陞副使序》:“是故其始也,縮腹鏤骨以自苦。”

武林

(1).舊時 杭州 的別稱,以 武林山 得名。 宋 蘇軾 《送子由使契丹》詩:“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 武林 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自家 武林 蘭瑛 ,表字 田叔 ,自幼馳聲畫苑。” 林紓 《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 武林 為東南山水名區。” 葉葉 《夢吳江行》詩:“忽聞羽書自東來, 武林 今夕成蒿萊。” 宋 周密 有《武林舊事》一書,專記 杭州 事跡

(2).武術界。如:武林高手,武林新秀

永訣

[part forever;part never to meet again;be parted by death] 永別。指死別

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