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五嶺以南學校如林,公為斯文,直到百年開廈廣; 顧四郊之壘國家多難,天胡此醉,不遺一老待河清。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使五嶺以南學校如林,公為斯文,直到百年開廈廣;
下聯:顧四郊之壘國家多難,天胡此醉,不遺一老待河清。

對聯備註:

(清-王義宏《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五嶺

[the Five Ridges] 指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廣西、廣東北部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學校

[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

如林

形容多。《詩·小雅·大明》:“ 殷商 之旅,其會如林。” 毛 傳:“如林,言眾而不為用也。”《後漢書·郅惲傳》:“故能獲天地之應,剋 商 如林之旅。”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直到

(1) [directly arrive]∶徑直抵達

直到北京來學藝

(2) [until;up to]∶一直到(多指時間)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過氣來

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發現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四郊

[suburbs; outskirts]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農事興,老稚迭歌舞。——陸游《春雨》

國家

(1) [state]∶長期占有一塊固定領土,政治上結合在一個主權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實體;一種特定形式的政府、政體或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世俗國家

福利國家

fa1西1斯國家

中國,鐵路屬於國家

國家機器

國家監獄

國家銀行

國家所有制

國家社會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大事

**

我們的權利受國家保護

國家之首

國家安全

(2) [nation]∶由一個民族或多個民族組成並且具有或多或少確定的領土和一個政府的人民的共同體

中國是有成文憲法的國家

西方國家

新近獨立的國家

國家的形勢

這是個英雄的國家

(3) [country;land]∶由人民共同體所占據的土地

亞洲國家

殖民地國家

這個國家有幾條大河

在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

第三世界國家

他曾在許多國家居住過

美麗的國家

多難

眾多難成之事;很多困難。《詩·周頌·訪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多,眾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眾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猶多故;多患難。《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 淮 夷之難也。”《左傳·昭公四年》:“ 晉 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 齊 楚 多難。” 杜預 註:“多篡弒之難。”《禮記·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 孔穎達 疏:“國家多有危難。”《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字 敬輿 ,年十四,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基 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 唐 杜甫 《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爭躍馬,多難患張鴟。”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於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於一老。” 王闓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河清

(1).河水變清。多指 黃河 水清。《後漢書·襄楷傳》:“案 春秋 以來及古帝王,未有 河 清及學門自壞者也。”《宋史·河渠志四》:“近因野水衝盪沿 汴 堤岸,及河道淤淺,若止役河清,功力不勝,望俟農隙顧夫開修。”《清史稿·河渠志一》:“是月 河 清,起 陝西 府谷 訖 江 南 桃源 。”

(2). 黃河 水濁,少有清時,古人以“河清”為昇平祥瑞象徵。《文選·張衡<歸田賦>》:“徒臨川以羨魚,俟 河 清乎未期。” 呂延濟 註:“ 河 清喻明時。”《三國志·蜀志·黃權傳》:“若客有 泰山 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 河 清。” 清 顧炎武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詩:“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 河 清。”參見“ 河清三日 ”、“ 河清海晏 ”。

(3).古稱 黃河 千年一清,因以“河清”比喻時機難遇。 漢 王粲 《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 河 清其未極。”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 孫中山 《建國方略·不知亦能行》:“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識之完備而後始行,則 河 清無日,坐失良機,殊可惜也。”

(4).極言歷時之久。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憑著我心志誠、身端正,便化作望夫石也,堅等到 河 清。”參見“ 河清難俟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