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兼胡左兩公,十六字天語殊褒,異數更兼棠棣並; 傷逝與彭楊一歲,二三子輩流向盡,英才尤惜竹林賢。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易名兼胡左兩公,十六字天語殊褒,異數更兼棠棣並;
下聯:傷逝與彭楊一歲,二三子輩流向盡,英才尤惜竹林賢。

對聯備註:

(清-李鴻章《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天語

(1).上天之告語。 唐 李白 《明堂賦》:“聽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將將。”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神光人共見,天語帝親聞。”

(2).謂天子詔諭;皇帝所語。 唐 劉禹錫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詩:“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 鷄林 。” 宋 蘇軾 《用王鞏韻贈其侄震》詩:“朝廷貴二 陸 ,屢聞天語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茅元儀 《武備志》成,曾經 神宗 乙夜之覽,天語稱其該博。”

異數

亦作“異數”。1.等次不同程度不一。《左傳·莊公十八年》:“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後漢書·黨錮傳序》:“聖人導人理性……雖情品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宋史·宇文昌齡傳》:“天地之數,以高卑則異位,以禮制則異宜,以樂舞則異數。”

(2).奇異的術數。《後漢書·方術傳序》:“自是習為內學,尚奇文,貴異數,不乏於時矣。”

(3).特殊的禮遇。 唐 錢珝 《代史館王相公謝加食邑實封表》:“無補艱難,方懷慚懼。詎謂聖慈,忽被異數。”《宋史·岳雲傳》:“ 楊么 平,功亦第一,又不上。 張浚 廉得其實……奏乞推異數, 飛 力辭不受。” 清 朱之瑜 《與陳遵之書》:“ 日本國 之禁,三十餘年不留 唐 人,留弟乃異數也。”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我們當天還被 橫田 留著吃了一頓午飯,這在 日本 可以說是異數的招待。”

更兼

更加上。《水滸傳》第六一回:“惟此 北京 ,是 河北 第一個去處;更兼又是 梁中書 統領大軍鎮守,如何不擺得整齊?”《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自從 安老爺 的老太爺手裡,因晚年好靜,更兼家裡人口稀少,住不了許多房間,又不肯輕棄祖業,倒把房子讓給遠房幾家族人來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又辦了祭品,委了典史太爺去祭那婆娘;更兼動了公事,申請大憲,和那婆娘奏請旌表,乞恩準其建坊。”

棠棣

(1).木名。即郁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詩》云:‘棠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按,此為逸詩。《論語·子罕》引作“唐棣”。《晉書·索靖傳》:“芝草蒲陶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

(2).花名。俗稱棣棠。花黃色,春末開。 唐 李商隱 《寄羅劭興》詩:“棠棣黃花發,忘憂碧葉齊。” 馮浩 箋註:“《爾雅》分列唐棣、栘,棠棣、棣,而疏以《召南·唐棣之華》、《小雅·常棣之華》分屬之。《本草》合引於郁李下。今且未細剖,而其花或白或赤,皆不言黃。故 程氏 謂今人園圃中有名棣棠者,花繁黃色, 義山 其指此耶?所揣頗似之矣。”

(3).《詩·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應該互相友愛的詩。“常棣”也作“棠棣”。後常用以指兄弟。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中詠《棠棣》匪他之誡,下思《伐木》友生之義。” 唐 張九齡 《和蘇侍郎小園夕霽寄諸弟》:“興屬蒹葭變,文因棠棣飛。人倫用忠厚,帝德已光輝。” 宋 蘇軾 《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並寄茶二十一片》:“棠棣並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 明 沉鯨 《雙珠記·遺珠入宮》:“棠棣久飄零,幾回寂寂,聞鳥頓心驚。”

傷逝

[lament over the dead] 懷念過去的事或死去的人

破琴傷逝,無復知音

二三子

[all of you] 諸位

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流向

(1) [direction of flowing water]∶水流流動方向

這條河的流向一直沒變過

(2) [tendency;trend]∶指人或物的最終走向

如今大學生流向一般是經濟發達地區

英才

[person of outstanding ability] 才華傑出的人

一代英才

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後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