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

名勝湖南

對聯全文

上聯: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
下聯: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

對聯備註:

(汩羅屈子祠。上官:姓氏,一說是官階)

參考注釋

官吏

(1) [officeholder;government functionary]∶官員。亦為政府工作人員的總稱

(2) [mandarin]∶中國封建時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種官職,較低級的官吏由通過中國經典文學考試及格的人來充當

三戶

(1).三戶人家。極言人數之少。《史記·項羽本紀》:“自 懷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憐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也。’”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 楚 人怨 秦 ,雖三戶猶足以亡 秦 也。”一說,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見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說。後人多指“三戶人家”。 唐 李商隱 《楚宮》詩:“但使故鄉三戶在,綵絲誰惜懼長蛟?”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縣雖三戶小,地僻罷兵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當 吳三桂 拒命之時,彼已手戮 桂王 ,斷不得稱 楚 之三戶。” 柳亞子 《贈李瑞熙》詩:“袖底 田郎 詩讖壯,好憑三戶趕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縣 境。《左傳·哀公四年》:“ 蠻子 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師於 三戶 。” 杜預 註:“ 三戶 ,今 丹水縣 北 三戶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個渡口。在今 河北 磁縣 境內。《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使 蒲將軍 日夜引兵度 三戶 ,軍 漳 南,與 秦 戰,再破之。” 裴駰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張晏 曰;‘ 三戶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峽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僅存

(1).勉強存在。《荀子·強國》:“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史記·張儀列傳》:“四戰之後, 趙 亡卒數十萬, 邯鄲 僅存。” 宋 何坦 《西疇常言》:“僅存之國,厲民以自養,而無復有政治也。故其君民相與危寄,惴惴然朝不謀夕矣。”

(2).只存在。 宋 曾鞏 《序越州鑑湖圖》:“其僅存者,東為漕渠,自州至於東城六十里。”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努力表示那偉大廣博的大湖所僅存的一點生意。”

忠良

(1) [loyal and honest]∶忠厚善良;誠實

(2) [a loyal and honest person]∶忠誠賢良的人

楊家將一門忠良

殄瘁

亦作“ 殄悴 ”。1.困窮,困苦。《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漢書·王莽傳上》引作“殄顇”。《晉書·殷浩傳》:“華夏鼎沸,黎元殄悴。”《宋書·謝晦傳》:“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蒼生深橫流之懼。” 明 唐順之 《與王北涯蘇州書》之三:“感慨平生,可勝悲怛!至於殄瘁之嘑,則海內志士之所同也。”

(2).凋謝;枯萎。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以朝菌之耀秀,不移晷而殄瘁;類春華之暫榮,未改旬而凋墜。” 唐 白居易 《養竹記》:“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宋 蘇轍 《汝州謝雨文》:“自春徂夏,旱飢為苦。麰麥殄悴,禾未出畝。”

太史公

漢 司馬談 為太史令,子 遷 繼之,《史記》中皆稱“太史公”。其說不一:(1)太史公為官名, 漢武帝 時置,因位在丞相之上,與三公相等,故稱。(2) 司馬談 為太史令, 司馬遷 尊其父,故稱。(3)太史令掌天文圖書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舊名而稱之。參閱《史記·太史公自序》“ 談 為太史公”三家注。綜上當以第三說較為可信。後世多以“太史公”稱 司馬遷 。

真知

[correct views; genuine knowledge] 真才實學;深刻的哲理;真理

實踐出真知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定論

[final conclusion;the last word] 確定的論斷或成熟的見解;做出確定的論斷

日月

(1) [life;livelihood]∶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sun and moon]∶太陽和月亮

爭光

[win honour for] 爭取光榮;努力拼搏

為國爭光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