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世五百年,生有自來,直上應文昌六星、華蓋一岳; 服官四十載,死而後已,當遠媲侯釐三古、聖相八垓。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名世五百年,生有自來,直上應文昌六星、華蓋一岳;
下聯:服官四十載,死而後已,當遠媲侯釐三古、聖相八垓。

對聯備註:

(清-呂海寰《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輩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自來

[from the beginning;originally] 從來;原來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南史·宋紀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入文昌,貫五車。”

(2).指星神。《楚辭·遠遊》:“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

(3).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舊時傳說主文運,故俗又稱文曲星或文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稱文昌司命雲。傅會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欽天監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鴻儒為文明之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故自戊辰至於醜五科狀元……珠聯璧合,名應文昌,非偶然也。”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今之學塾於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稱為天神。”參見“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續新齊諧·牟尼泥》:“生死隸東嶽,功名隸 文昌 。”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陰騭誦 文昌 。”參見“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僕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鈞。” 唐 韓愈 《舉韋顗自代狀》:“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舉, 顗 宜當之。” 前蜀 韋莊 《南省伴直》詩:“文昌二十四仙曹,盡倚紅簷種露桃。” 宋 蘇轍 《生日謝表》之二:“時當生育,情方切以懷親;職貳文昌,恩忽驚於捧詔。”參見“文昌省”。

(6).宮殿名。《文選·左思<魏都賦>》:“造 文昌 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觀。” 張載 註:“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講 金華 兮議 宣室 ,晝武帳兮夕 文昌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揮戈出武帳,荷筆入 文昌 。”

華蓋

(1) [canopy over an imperial carriage]

(2) 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

(3) 一種用柱支承或由牆壁伸出的陽台或屋蓋

(4) [aureole]∶光通過比其波長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質時,出現圍繞大氣光源(如太陽)的明亮區域,呈淡藍色圓盤,外緣栗色,就像太陽或月亮被霧包圍了一樣

(5) [Huakai——an acupuncture point in breastbone]∶經穴名。屬任脈。位於胸骨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

服官

(1).為官;做官。語本《禮記·內則》:“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纂書改官》:“時 戴 、 邵 、 周 、 余 、 楊 皆里居,奉詔赴闕。 程 、 任 、 姚 則服官在朝者也。”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若夫優倡、皂隸並斥流外,原其執業太賤而身近官人,恐其轉瞬變化,即服官在上,以濁流清流,以賤人貴人耳。”

(2).官名。 漢 齊郡 臨菑 產紈縠, 陳留郡 產錦鍛,各設定服官,專掌宮廷衣著供應。在 臨菑 也稱三服官,因供應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漢書·元帝紀》:“罷角牴、 上林 宮館希御幸者、 齊 三服官。”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地理志》曰 齊 冠帶天下。 胡公 曰服官主作文繡,以給袞龍之服。”

(3).泛指主制御服官員。 宋 曾鞏 《進奉熙寧八年同天節銀絹狀》:“敢薦服官,用參庭實。”

死而後已

[until one’s dying day; to the end of one’s day;do not give up until death] 到死後方才停息。謂盡獻一切力量

他為民眾操勞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稱。所指時限各別。《漢書·藝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 伏羲 為上古, 文王 為中古, 孔子 為下古。”《禮記·禮運》“始諸飲食” 唐 孔穎達 疏:“ 伏羲 為上古, 神農 為中古, 五帝 為下古。”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五:“前人論三古各別者,從所見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從今日觀之,則洪荒太極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農 至 堯 、 舜 ,為上古; 三代 之世,為中古;自 戰國 至於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書·律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楊慎 《評李杜韓柳》:“ 晏元獻 公嘗言……上傳三古,下籠百世,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書體演變過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張懷瓘 《書斷·神品》:“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三古謂實,草隸為華;妙極於華者 羲 、 獻 ,精窮於實者 籀 、 斯 。”

聖相

德行才智卓越的輔佐大臣。後專指賢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對曰:‘君其勿憂,彼 魯 君,弱主也, 孔子 ,聖相也。’”《韓非子·問田》:“ 公孫亶回 ,聖相也,而關於州部。” 唐 李商隱 《韓碑》詩:“帝得聖相相曰 度 ,賊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傳》:“﹝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聖人也。’當時遂謂之聖相。”

八垓

八方的界限。 唐 任公叔 《通天台賦》之二:“八垓可接於咫步,萬象無逃於寸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之一:“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萬里石塘,貫八垓之機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