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節擬林胡,師資不遠,深契平生,雖武鄉管樂自比,未足頡頏,定論在千秋,伯仲直追伊呂烈; 登堂隨觀覲,德教親承,恍如昨日,緬溫國堯舜欣逢,正殷倚畀,中朝遺一老,天公何靳富文年。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建節擬林胡,師資不遠,深契平生,雖武鄉管樂自比,未足頡頏,定論在千秋,伯仲直追伊呂烈;
下聯:登堂隨觀覲,德教親承,恍如昨日,緬溫國堯舜欣逢,正殷倚畀,中朝遺一老,天公何靳富文年。

對聯備註:

(清-王元常《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建節

(1).執持符節。古代使臣受命,必建節以為憑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天子﹞乃拜 相如 為中郎將,建節往使。”《後漢書·寇恂傳》:“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 唐 時,節度使或經略使受任,皆賜旌節。後亦以指大將出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楊晟 ﹞除 威勝軍 節度使,建節於 彭州 ,撫綏士民,延敬賓客洎僧道輩。”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蕃吊方漕西歸》詞:“爭知道,向中年猶未,建節封侯。” 清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相公昔為帝藩翰, 豫州 建節羅英雄。”

(2).樹立節操。 漢 王充 《論衡·齊世》:“有人於此,立義建節,實核其操,古無以過。”

林胡

(1).古族名。 戰國 時分布在今 山西 朔縣 北至 內蒙古自治區 內。從事畜牧,精騎射。 戰國 末為 趙 將 李牧 擊敗,遂歸附於 趙 。《史記·匈奴列傳》:“ 晉 北有 林胡 、 樓煩 之戎。” 司馬貞 索隱引 如淳 曰:“ 林胡 即 儋林 ,為 李牧 所滅也。”

(2). 唐 代借指 奚 、 契丹 等族。 唐 張謂 《同孫構免官後登薊樓》詩:“猶希虜塵動,更取 林胡 帳。”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序》:“ 開元 二十年,國家有事 林胡 ,詔禮部尚書 信安王 總戎大舉。”

師資

[teachers]可以當教師的人才

培養師資

深契

深厚的交情。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故人有深契,過我蓬蒿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貞白》:“﹝ 貫休 與 王貞白 ﹞遂訂深契。”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同事有 何郎 ,英懷托深契。”

平生

(1) [all one’s life]∶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always]∶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管樂

[wind] 管樂器的演奏,尤指區別於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的

許多管樂細節都漏掉了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頡頏

(1) [(of bird) fly upward]∶鳥上下飛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詩·邶風·燕燕》

何緣交頸為鴛鴦!期頡頏兮共撬翔。——《警世通言》

(2) [equally matched]∶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藩夏連輝,頡頑名輩。——《晉書·文苑傳序》

故頡頏以傲世。——《東方朔畫贊》

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頡頏。——《英烈傳》

定論

[final conclusion;the last word] 確定的論斷或成熟的見解;做出確定的論斷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伯仲

[elder and younger]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游《書憤》

伊呂

商 伊尹 輔 商湯 , 西周 呂尚 佐 周武王 ,皆有大功,後因並稱伊呂泛指輔弼重臣。《漢書·刑法志》:“故 伊 呂 之將,子孫有國,與 商 周 並。”《三國志·蜀志·彭羕傳》:“ 羕 於獄中與 諸葛亮 書曰:‘……足下,當世 伊 呂 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 ,世似 唐 虞 。” 明 沉采 《千金記·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慚非 伊 呂 之儔;胸有甲兵,頗讓 孫 吳 之術。” 清 方文 《田居雜詠》:“幸而遇明主, 伊 呂 伯仲間。”

登堂

升上廳堂。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入門不咳,登堂無聲,二不肖也。” 唐 李賀 《感諷》詩之一:“縣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說唐》第十回:“二人攜手登堂,喜動顏色,頂禮相拜。”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現在已到門庭,請舉步入室登堂罷。”

德教

(1).道德教化。《孟子·離婁上》:“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能》:“夫人不同,能各有異……有德教師人之能。”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領達於只枕等果毅別將制》:“朕聞德教加於四海,則遠人斯屆。”

(2).指德育。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三章:“若其公理乎,則德教、智教、體教之外,以實用教為最重。”

恍如

好似;仿佛。 宋 陳與義 《出山道中》詩:“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時 蘧公孫 恍如身游 閬苑 、 蓬萊 、 巫山 、 洛浦 。” 茅盾 《公式主義的克服》:“我們閉了眼睛,還恍如那些‘人物’即在跟前。”

昨日

[yesterday] 昨天

堯舜

(1) [Emperors Yao and Shun]∶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saint;sage]∶泛指聖人

倚畀

謂倚靠信任。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續錄·內務府大員》:“﹝ 金簡 ﹞能調停於 和福 二相之間,使皆倚畀無防忌,亦初無建白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曾 左 諸將,倚畀雖重,位在藩鎮,蕞爾彈丸,未參內政。”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二章:“陛下一覽 宇亮 奏疏,立即手詔嘉勉,命他迅赴前敵,代 盧象升 總督諸鎮援軍,與虜作戰,足見皇上對 宇亮 倚畀之重,期望之殷。”

中朝

(1).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2).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將軍 辛慶忌 ,右將軍……俱上書。”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唐 劉長卿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詩:“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為王,向中朝請封號。”

(4).指朝廷官員。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 唐 宋 中朝厭過嶺,今代軺車喜馳騁。”

(5).偏安 江 左的 東晉 、 南宋 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 西晉 、 北宋 為“中朝”。 南北朝 時,亦稱 南朝 為“中朝”。《晉書·王隱傳》:“時著作郎 虞預 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寺﹞亦在 延年裡 ,即是 晉 中朝時金市處。” 宋 陸游 《觀渡江諸人詩》:“中朝文有 漢唐 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引 張孝純 挽 張叔夜 詩:“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北齊書·王琳傳》:“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濱餘胄, 沂川 舊族,立功代邸,効績中朝。”

(6).指中原。《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 邕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 嶺 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時亦指 中國 。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進 者真驍將也。如 進 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 進 本虜族, 中國 無之。”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於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於一老。” 王闓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天公

(1) [the Heaven]∶天。以天擬人,故稱

(2) [the ruler of heaven;God]∶神話傳說中指自然界的主宰

天公不作美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