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突橫流看楚尾吳頭巨鎮中分襟帶鞏 鈞天張廣樂聽山鳴谷應大江東去鼓鍾來

名勝江西

對聯全文

上聯:砥柱突橫流看楚尾吳頭巨鎮中分襟帶鞏
下聯:鈞天張廣樂聽山鳴谷應大江東去鼓鍾來

對聯備註:

(鄱陽湖:石鐘山。楚尾吳頭:即吳、楚之間;巨鎮:著名的城鎮,指湖口;鞏:束;鈞天句:演奏天上的音樂)

參考注釋

砥柱

[DiZhu,Mountain]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橫流

(1).形容涕淚交流。《楚辭·九歌·湘君》:“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惻。” 王逸 註:“內自悲傷,涕泣橫流。” 晉 潘岳 《寡婦賦》:“哀鬱結兮交集,淚橫流兮滂沱。” 徐遲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極為動人。不僅師徒兩人涕淚橫流,就是他們旁邊的人也噙著淚珠。”

(2).充盈,遍布。《文選·司馬遷<封禪文>》:“協氣橫流,武節猋逝。” 李善 註:“橫流,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改封陳王謝恩章》:“臣既弊陋,守國無效,自分削黜,以彰眾誡。不意天恩滂霈,潤澤橫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訞學已為今日患,後三十年橫流,其患有不可勝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濫。《孟子·滕文公上》:“當 堯 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 漢 孔融 《薦禰衡表》:“洪水橫流,帝思俾乂。” 宋 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但遇 淮水 漲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則皆橫流為害。” 清 曾燦 《舟次》詩:“一葉信如此,橫流何處安。”

(2).比喻動亂,災禍。《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之二》:“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萬邦鹹震懾,橫流賴君子。” 李善 注引 謝靈運 《山居賦》自註:“余祖車騎,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橫流之禍。” 唐 王維 《謝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動天,聖功冠古。復宗社於墜地,救塗炭於橫流。” 宋 葉適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甫一再傳,天下橫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聞一多 《給梁實秋》:“因為我們若要抵抗橫流,非同別人協力不可。”

(3).放縱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擇之》:“人慾橫流,天理幾滅。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楚尾吳頭

豫章 一帶位於 楚 地下游, 吳 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亦泛指 長江 中下游一帶地方。 宋 張孝祥 《念奴嬌·欲雪呈朱漕元順》詞:“家在 楚 尾 吳 頭,歸期猶未,對此驚時節。” 宋 朱熹 《鉛山立春》詩:“雪擁山腰洞口,春迴 楚 尾 吳 頭。”《水滸傳》第一一一回:“ 江 心內有兩座山:一座喚做 金山 ,一座喚做 焦山 ……這兩座山,生在 江 中,正佔著 楚 尾 吳 頭。” 清 方文 《泊魯港》詩:“竹郎木客憂垂槖, 楚 尾 吳 頭患剝膚。” 太平天囯 宋溶生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乃名勝之區,王氣之鐘也,倚 鍾 阜,瞰 長江 ,接天闕,枕後湖,龍蟠虎踞, 楚 尾 吳 頭……其美利有不可勝言者。”

巨鎮

(1).一方的主山。 南朝 梁 吳均 《八公山賦》:“若夫神基巨鎮,而卓犖 荊河 。” 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敘封禪》詩:“ 天齊 標巨鎮, 日觀 啟崇期。” 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長川奔渾走一氣,巨鎮截嶭上赤霄。” 清 顧炎武 《金石文字記序》:“所至名山、巨鎮、祠廟、伽藍之跡,無不尋求。”

(2).強大的藩鎮。 唐 白居易 《和渭北劉大夫借便秋遮虜寄朝中親友》詩:“巨鎮為邦屏,全材作國楨。” 明 王應麟 《通鑑地理通釋·歷代州域總敘中·宋二十二州》:“ 六朝 能保守 江 左,以強兵巨鎮盡在 淮 南 荊 襄 間。”

(3).比喻強大而可以依靠的力量。 明 宋濂 《故嘉興知府呂府君墓碑》:“是時, 永康 有 呂氏 ,隱若巨鎮焉。”

分襟

猶離別,分袂。 唐 王勃 《春夜桑泉別王少府序》:“他鄉握手,自傷關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 元 薩都剌 《別高照庵》詩:“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 明 無名氏 《玉環記·范張別皋》:“人生聚散如蓬轉,莫為分襟苦掛牽。”《花月痕》第五十回:“這二人與 荷生 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箇説不了別後心事。”

鈞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 高誘 註:“鈞,平也。為四方主,故曰鈞天。”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記》:“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 巫陽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賦》:“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鈞天。”

(2).引申為帝王。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歲費金錢億萬計,以儲鈞天之選。”

(3).“鈞天廣樂”的略語。指天上的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鈞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韻元日朝賀》:“小儒未得隨冠冕,遙聽鈞天隔綵霞。”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未睹‘鈞天’之美,則‘北里’為工。”

廣樂

(1).闡發音樂的義蘊。《禮記·樂記》:“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 孔穎達 疏:“寬廣樂之義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盛大之樂。多指仙樂。《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乃奏廣樂。”《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詩:“夢裡似曾聞廣樂,歸來但覺任樵風。”

(3).稱美雅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同廣樂於桑間,鈞龍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嘆可慨者也。”

山鳴谷應

形容回聲響亮。亦喻此呼彼應。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古賦一》:“疇昔談詞如雲,山鳴谷應,今則無復此奇士矣。” 李大釗 《Bolshevism的勝利》:“這種世界的社會力,在人間一有動盪,世界各處都有風靡雲涌、山鳴谷應的樣子。” liu33承 《回顧長征》:“一軍團趁黑夜從西側插入敵人大隊中,號聲四起,山鳴谷應,敵人腹背受敵,頓時大亂,倉惶南逃。”

大江東去

詞牌名。即“念奴嬌”。因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故名。

鼓鍾

見“ 鼓鐘 ”。

亦作“ 鼓鍾 ”。1.敲鐘。《詩·小雅·鼓鍾》:“鼓鍾將將, 淮水 湯湯,憂心且傷。”

(2).鼓與鍾。《淮南子·本經訓》:“雷鳴之聲,可以鼓鍾寫也。” 唐 鮑溶 《聞國家將行封禪聊抒臣情》詩:“山知槱柞新煙火,臣望簫韶舊鼓鐘。” 宋 蘇軾 《大別方丈銘》:“我作銘詩,相其木魚,與其鼓鐘。”

(3).山名。《山海經·中山經》:“東三百里,曰 鼓鍾之山 , 帝臺 之所以觴百神也。” 郭璞 註:“舉觴燕會,則於此山,因名為 鼓鍾 也。”

(4).古代掌管鼓鐘的官吏。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駁<實庵字說>》:“又請看《大克鼎》吧,所錫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鍾’嗎?霝就是靈,也就是巫。龠是籥師。鼓鍾是司鼓鐘的官。因為這三者都和史與小臣並列,故知必是同類。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職’為錫品的例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