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為朝廷累代重臣,弭大難,定大策,決大疑,回首當時,報國孤忠能有幾; 我偕弟侄同聲一哭,愛如父,慈如母,嚴如師,傷心此後,感恩知己再難逢。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公為朝廷累代重臣,弭大難,定大策,決大疑,回首當時,報國孤忠能有幾;
下聯:我偕弟侄同聲一哭,愛如父,慈如母,嚴如師,傷心此後,感恩知己再難逢。

對聯備註:

(清-鬍子勷《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朝廷

[imperial court;imperial government]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累代

[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for generations] 歷代

重臣

[a high-ranking official with heavy responsibility]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大難

巨大的災難、禍變。《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 以之。”《呂氏春秋·執一》:“﹝ 吳起 ﹞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 高誘 註:“大難,車裂之難。”《後漢書·荀彧傳》:“ 密 雖小固,不足以扞大難,宜亟避之。” zhou22來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王若飛 等﹞四月八日飛回 延安 ……不幸竟遭大難。”

異常艱難。《樂府詩集·瑟調曲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大儺。《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大策

(1).重大的謀略、決策。《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 南陽 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北齊書·婁昭傳》:“ 神武 將出 信都 , 昭 贊成大策,即以為中軍大都督。”

(2).特指立太子、定帝位。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憲聖擁立》:“竊觀今日事體,莫如早決大策,以安人心。垂簾之事,止可行之旬浹,久則不可。”

回首

(1) [turn one's head;turn round]∶把頭轉向後方

(2) [look back]∶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die]∶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當時

[right;immediately;right away;at once]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報國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忠能

(1).忠心與才能。舊題 漢 馬融 《忠經·守宰》:“君子盡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聞也。”

(2).忠誠能幹。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薦 泰山 太守 李固 在郡忠能,徵 固 為將作大匠。”

(3).指忠誠能幹的人。 晉 葛洪 《抱朴子·良規》:“功成不處,乞骸告退,高選忠能,進以自代。”

同聲

(1) [simultaneous]∶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same sound]∶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speak)at the same time]∶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same tone]∶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傷心

[grieve]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此後

從這以後,今後。《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後知過必改。”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恩知

猶恩遇。 唐 黃滔 《出京別崔學士》詩:“一從門館遍投文,旋忝恩知驟出群。”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