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撫滇為安土今挈滇為義民滇有人耶永永勿墜兩范 護國公之至仁出世公之大智公則仙矣蹙蹙請瞻四方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昔撫滇為安土今挈滇為義民滇有人耶永永勿墜兩范
下聯:護國公之至仁出世公之大智公則仙矣蹙蹙請瞻四方

對聯備註:

(李湛陽挽蔡鍔)

參考注釋

安土

(1).安居本土。《禮記·哀公問》:“不能安土,不能樂天。” 鄭玄 註:“不能安土,動移失業也。”《漢書·食貨志上》:“百姓安土,歲數豐穰。” 晉 潘岳 《西征賦》:“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 鎬京 。猶犬馬之戀主,竊託慕於闕庭。”

(2).使地方安定。《史記·秦始皇本紀》:“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3).安樂的地方。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違危邦而窘驚,訪安土而移即。” 明 李寅 《恆雨嘆》詩:“橫索官符歲歲來,東南未可稱安土。”

義民

(1).賢人;篤義之民。《書·多方》:“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 蔡沉 集傳:“義民,賢者也。”

(2).謂起義抗暴之民。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 道光 二十一年夏, 粵東 義民創洋人於 蕭關 三元里 。”

(3).邪曲之人。《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義與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謀勉用大順之德,然後居賢人於官而任之,則三宅皆無傾衺之民也。”

(4).見“ 義士 ”。

(5).舊稱某些被歧視為賤族的民戶。 孫中山 《民國大總統通令開放疍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前 清 沿數千年專制之秕政,變本加厲,抑又甚焉。若 閩 粵 之疍戶, 浙 之惰民, 豫 之丐戶,及所謂發功臣暨披甲家為奴,即俗所謂義民者,又若薙髮者並優倡隸卒等,均有特別限制,使不得與平民齒。”

有人

(1).謂有傑出的人物。《晉書·忠義傳序》:“ 卞壼 、 劉超 、 鍾雅 、 周虓 等已入列傳,其餘即敍其行事,以為《忠義傳》,用旌 晉氏 之有人焉。”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房 故為官族,稱世有人。”

(2).謂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盡心下》:“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櫻桃小口嬌聲顫,不防花下,有人腸斷。” 巴金 《春》一:“有人從梅林那面走過來,發出了這樣的叫聲。”

永永

謂長遠;長久。《大戴禮記·公符》:“陛下永永,與天無極。” 唐 李翱 《於湖州別女足娘墓文》:“鬼神有知,汝骨安全,永永終古,無有後艱。”《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你家萬代香菸是永永不斷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山大學開學致語》:“這精神則如日光,永永放射,無遠弗到。”

國公

封爵名。 隋 始置。自 唐 至 明 皆因之。《隋書·百官志下》:“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階崇金紫,爵極國公。”《宋史·職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國公,曰郡公,曰縣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那 謝堯文 是派去和 浙江 的小朝廷通訊息的,怎么從他身上會搜得出 魯王以海 封 洪承疇 為國公的詔書?”

至仁

(1).最大的仁德。《莊子·天運》:“曰:‘謂問至仁?’ 莊子 曰:‘至仁無親。’”《孔子家語·屈節解》:“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出世

(1) [vouchsafe;come into being;be born]∶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偉大的詩人出世

(2) [come out;be published]∶問世;產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魯迅《〈何典〉題記》

(3) [be above worldly considerations;be not involved in the material world]∶超脫人世束縛。佛教用語,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嶺記》

(4) [rise above this world]∶高出人世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mao1~11*1東《念奴嬌·崑崙》

大智

(1) [great wisdom]∶大智慧

(2) [a man of great wisdom]∶有智慧的人

蹙蹙

(1).局縮不舒展。《詩·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鄭玄 箋:“蹙蹙,縮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萬州刺史劉君墓志銘》:“文詠詞調,有古時人氣候,不肯學蹙蹙近一題者。”

(2).憂懼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秀才雖諾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虛 《保義副尉趙公墓誌》:“治生尤勤儉……日夕蹙蹙,恆若不足。”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阿纖》:“女雖不懼,然蹙蹙不快。”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輩集廚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禍。”

(3).急促。 宋 王令 《贈李定資深》詩之四:“湍激日蹙蹙,風稜勢漫漫。”

(4).皺縮貌。 宋 陸游 《西村》詩:“蹙蹙水紋生細縠,蜿蜿沙路臥修蛇。” 康有為 《六哀詩》之四:“平生憂國意,慨嘆眉蹙蹙。”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頭笑道:‘ 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麼問題哪?’”

四方

(1)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quadrilateral]∶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