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替爭十年立憲,教育遍四海英才,痛沉疴竟泣瓊瑰,群惜范仲淹治天下日少; 文章起八代之衰,風度在九齡以上,只賤子未親杖履,忍誦陶元亮贈長沙公詩。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獻替爭十年立憲,教育遍四海英才,痛沉疴竟泣瓊瑰,群惜范仲淹治天下日少;
下聯:文章起八代之衰,風度在九齡以上,只賤子未親杖履,忍誦陶元亮贈長沙公詩。

對聯備註:

(清-張燾《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獻替

見“ 獻可替否 ”。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立憲

[constitutionalism] 君主國家制定憲法、實行議會制度的政體

教育

[educate] 教導啟發,使明白道理

說服教育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英才

[person of outstanding ability] 才華傑出的人

一代英才

沉疴

[severe and lingering disease] 久治不愈的病

豁然意解,沈疴頓愈。——《晉書·樂廣傳》

瓊瑰

(1).次於玉的美石。《詩·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毛 傳:“瓊瑰,石而次玉。”

(2).泛指珠玉。《左傳·成公十七年》:“初, 聲伯 夢涉 洹 ,或與己瓊瑰食之。” 杜預 註:“瓊,玉;瑰,珠也。”《晉書·庾亮傳論》:“古者右賢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是以厚贈瓊瑰,罕升津要。” 宋 歐陽修 《和劉原父澄心紙》:“ 子美 生窮死愈貴,殘章斷稿如瓊瑰。”

(3).喻美好的詩文。 唐 羅隱 《縣齋秋晚酬友人見寄》詩:“中和節後捧瓊瑰,坐讀行吟數月來。” 宋 辛棄疾 《西江月·和李兼濟提舉》詞:“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質張學士見贈》之一:“和我新詩使予起,卻得瓊瑰酬木李。”

(4).喻珍貴的贈物。 宋 宋祁 《送梵上人歸天台》詩:“嗟予投報乏瓊瑰,目睇金園剩九回。”

范仲淹

[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將領、文學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屬陝西),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少孤貧,學習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並任陝西經略安撫使,守衛邊塞多年。慶曆三年(公元1043)任參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未被採納。後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於赴穎州途中病卒。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文正,後世稱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於政治改革,同時主張詩文革新,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發個人政治懷抱的《岳陽樓記》為代表作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八代

(1).八世。《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 李善 註:“八代, 三皇 、 五帝 也。”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釋故》以三十餘言總持一義,諒以八代殊名,方國異語,靡不集合,非一時能具數詞也。”

(2).指 東漢 、 魏 、 晉 、 宋 、 齊 、 梁 、 陳 、 隋 。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風度

[demeanor;bearing]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九齡

(1).九歲。 漢 揚雄 《法言·問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烏 乎?九齡而與我玄文。” 晉 陶潛 《責子》詩:“ 通 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

(2).指九十歲。語本《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謂 武王 曰:‘女何夢矣?’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 曰:‘女以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終, 武王 九十三而終。” 鄭玄 註:“九齡,九十年之祥也。”後引申為長壽。 唐 殷寅 《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詩:“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齡傳。” 宋 范成大 《別擬太上皇帝輓歌詞》:“如何千萬壽,不待九齡終。”《掃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夢帝錫九齡,不賜 管 蔡 ,是也。”

以上

(1) [more than;over;above]∶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the above;foregoing]∶前面的

賤子

謙稱自己。《漢書·遊俠傳·樓護》:“時請召賓客, 邑 居樽下,稱‘賤子上壽’。”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柳亞子 《dong11先生六十壽詩》:“賤子傾心久,神交許我狂。”

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隱 《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方思捧持杖履,廁列生徒;豈望便上仙舟,遽塵蓮府。” 清 錢謙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從?”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宋 蘇軾 《夜坐與邁聯句》:“樂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北顧旌旗,南詢杖履。” 清 姚鼐 《復曹雲路書》:“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

(3).謂拄杖漫步。 唐 朱慶餘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杉蘿。” 清 曹寅 《讀梅耦長<西山>詩》詩:“杖履凌雲巔,行歌弔龍宅。”

元亮

晉 詩人 陶潛 字 元亮 ,曾任 彭澤 令,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後常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宋 范成大 《次韻徐廷獻機宜送自釀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應有欲蕪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宿棲霞翠微庵》曲:“無緣捉塵對 支郎 ,空勞載酒來 元亮 。”

長沙

[Changsha Municipality]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