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鵠能成稱巧手 雕龍亦足見文心

刻印店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刻鵠能成稱巧手
下聯:雕龍亦足見文心

對聯刻鵠能成稱巧手 雕龍亦足見文心書法欣賞

刻鵠能成稱巧手 雕龍亦足見文心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刻鵠能成稱巧手 雕龍亦足見文心】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刻鵠

(1).喻仿效前賢。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既而屠龍適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嘆刻鵠之未成,念攀鴻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詔聘太真》:“掩書俯幾憶平生,刻鵠初成,畫虎還成。”參見“ 刻鵠類鶩 ”。

(2).謂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西遊記》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也?”參見“ 刻鵠類鶩 ”。

巧手

(1) [dexterous hands]∶靈巧、靈活的手

一雙巧手

(2) [a dab hand]∶擁有高明技能的人

巧手雲集

雕龍

(1).雕鏤龍紋。比喻善於修飾文辭或刻意雕琢文字。語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騶衍 之術迂大而閎辯, 奭 也文具難施; 淳于髡 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 齊 人頌曰:‘談天 衍 ,雕龍 奭 ,炙轂過 髡 。’” 裴駰 集解引 劉向 《別錄》:“ 騶奭 脩 衍 之文,飾若雕鏤龍文,故曰‘雕龍’。”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賦有凌雲之稱,辯有雕龍之聲。” 宋 陸游 《舟行過梅市》詩:“老來無復雕龍思,遇興新詩取次成。” 明 楊珽 《龍膏記·傳情》:“你才擅雕龍,文成倚馬。”

(2).指經過精雕細琢,文辭優美。 唐 黃滔 《漢宮人誦<洞簫賦>賦》:“如鷰人人,卻以詞鋒而勵吻;雕龍字字,爰於禁署而飛聲。”

(3).指龍形花紋。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換美酒,舞衣罷雕龍。” 王琦 註:“ 蕭士贇 曰:‘雕龍,謂舞衣上雕畫龍文也。’” 唐 鮑溶 《贈李黯將軍》詩:“ 細柳 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雲入角雕龍爽,寒日搖旗畫獸豪。”

彫龍:雕鏤龍文。喻文辭博大恢弘不同凡響。《北史·李緯傳》:“ 梁 謝藺 來聘, 緯 勞之。 藺 問 安平 諸 崔 , 緯 曰:‘ 子玉 以還,彫龍絶矣。’”《北史·薛辯薛寘薛憕傳論》:“ 寘 憕 並學稱該博,文擅彫龍,或揮翰鳳池或者書麟閣,鹹居祿位,各逞琳琅。”參見“ 雕龍 ”。

足見

[it serves to show;one can well perceive;it shows that] 可以看出,不難想見

他的發言內容豐富,足見他是作了認真準備

文心

(1).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國演義》第七八回:“後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則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鈕琇 《觚賸·序賦創格》:“又有賦而全不用韻,別創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賦》,皆極文心之奇變。” 清 李漁 《閒情偶寄·種植·草本》:“合一歲所開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藥一開,則文心筆致俱臻化境,收橫肆而歸純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廣記》……且分類纂輯,得五十五部,視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晉 唐 小説所敘,何者為多,蓋不特稗説之淵海,且為文心之統計矣。”

(3).指 南朝 梁 劉勰 的專著《文心雕龍》。 卷盦 《<蔽廬叢志>序》:“語《蕭選》、《文心》之編,則違戾庸眾;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則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記事甚善,其持論亦在《文心》、《史通》間。”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