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毀誰譽逝者如斯夫 不仁不智孰之而已矣

名勝城隍廟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誰毀誰譽逝者如斯夫
下聯:不仁不智孰之而已矣

對聯備註:

(都城隍廟,位於復興門內成方街,初建於元)

對聯誰毀誰譽逝者如斯夫 不仁不智孰之而已矣書法欣賞

誰毀誰譽逝者如斯夫 不仁不智孰之而已矣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誰毀誰譽逝者如斯夫 不仁不智孰之而已矣】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逝者如斯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後用以謂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晉 陸機 《順東西門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宋 蘇軾 《前赤壁賦》:“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訂三生。”

不仁

(1)

[not benevolent]∶不講仁德

不仁不義

(2)

[numb]∶活動不靈,感覺喪失

肢體不仁

老的不行了,腦子都不仁了

不智

(1).缺乏才智;不聰明。《戰國策·秦策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老狐不智,不聽我言,今日禍已及我,其可逃乎?”

(2).不知。《墨子·經說下》:“逃臣不智其處,狗犬不智其名也。” 孫詒讓 間詁:“不知其所匿之處。”《韓非子·孤憤》:“智不類 越 ,而不智不類其國,不察其類者也。”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已矣

(1) [finish;be over]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