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巷魯諸生游使聲名在三輔 高文魏無忌飲醇心事入重泉

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窮巷魯諸生游使聲名在三輔
下聯:高文魏無忌飲醇心事入重泉

對聯備註:

(方地山挽袁克文)

參考注釋

窮巷

(1).冷僻簡陋的小巷。《墨子·號令》:“吏行其部,至里門,正與開門內吏,與行父老之守及窮巷幽間無人之處。”《史記·陳丞相世家》:“家乃負郭窮巷,以獘席為門。” 唐 王維 《渭川田家》詩:“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清 方苞 《書<烈婦東鄂氏事略>後》:“窮巷篳門,艱貞苦恨而湮滅無聞者,更不知其幾矣。”

(2).猶窮鄉。《商君書·更法》:“窮巷多怪,曲學多辯。”《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陳涉 ﹞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

諸生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聲名

[publicity;reputation]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三輔

(1).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 漢 初京畿官稱內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後改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漢書·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顏師古 註:“此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史也。”《太平御覽》卷一liu3四引《三輔黃圖》:“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

(2).泛稱京城附近地區為三輔。 明 何景明 《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詩:“三輔自來多寇盜,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一:“何堪三輔地,棼亂遂如絲。”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謂之三輔。見《資治通鑑·晉穆帝永和五年》。

高文

(1). 漢高祖 劉邦 和 漢文帝 劉恆 的並稱。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將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

(2). 唐高祖 李淵 和 唐太宗 (謚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並稱。 唐 杜牧 《感懷詩》:“ 高 文 會 隋 季,提劍徇天意。”

(3).指優秀詩文。亦用作對對方詩文的敬稱。 晉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豈患莫賞而減之哉。” 宋 曾鞏 《回傅侍講啟》:“高文大策,久聳動於朝端。”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六:“高文存逸調,豁達遠權利。”

無忌

(1).不猜忌。《左傳·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吳子 使 舒鳩氏 誘 楚 人曰:‘以師臨我,我伐 桐 ,為我使之無忌。’” 孔穎達 疏:“為我之畏 楚 形狀,使 楚 人無復防忌於我也。”《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録功忘瑕。”

(2).無所忌憚。 晉 左思 《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對酒吾無忌,論文愧見知。” 鄒韜奮 《大刀嚇敵聲中的空軍幻影》:“何以一遇‘對外’,便只有敵人的飛機在天空橫行無忌呢?”

(3).不必避忌;沒有忌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並酒》:“﹝漬麴法﹞其糠瀋雜用,一切無忌。”如:童言無忌

飲醇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惟與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普 頗以年長,數陵侮 瑜 。 瑜 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普 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 周公瑾 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後遂以“飲醇”指受到寬厚對待而心悅誠服。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懷邗上諸君子廿四首》:“新交如故交,有道復有神。論政且論學,相親如飲醇。”

心事

[sth. weighing on one's mind;cares;concerns;worry] 心裡盤算、思慮的事(多指感到為難的)

重泉

(1).猶深淵。《淮南子·齊俗訓》:“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晉書·裴頠傳》:“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 南朝 梁 丘遲 《夜發密岩口》詩:“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

(2).指土壤深層。 清 方文 《贈姚有僕進士》詩:“山勢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雲,下根入重泉。”

(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 宋 蘇軾 《祭單君貺文》:“云何不弔,銜痛重泉。”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宦娘》:“獨此技未有嫡傳,重泉猶以為憾。”

(4).古地名。《楚辭·天問》:“ 湯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註:“ 重泉 ,地名也。”《史記·河渠書》:“ 臨晉 民願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東萬餘頃故鹵地。”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縣 東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蘚名。《表異錄·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異記》卷下作“重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