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萬年枝,嫄基肇跡,姒嗣徽音,朱果承庥昌實籙; 化敷重譯國,軒授珍符,舜調玉琯,白華致養譜笙詩。

名人名家壽聯

對聯全文

上聯:春滿萬年枝,嫄基肇跡,姒嗣徽音,朱果承庥昌實籙;
下聯:化敷重譯國,軒授珍符,舜調玉琯,白華致養譜笙詩。

對聯備註:

(清-《湖北巡撫署萬壽聯》)

參考注釋

春滿

春濃;春意瀰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翫奇花之春滿,摘甘實於夏成。” 唐 張說 《奉酬韋祭酒》詩:“春滿汀色媚,景斜嵐氣侵。”

萬年枝

(1).樹名。即冬青。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 唐 上官儀 《詠雪應詔》:“幸因千里映,還繞萬年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萬年枝, 江 左謂之冬青。”一說即檍木。見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樹。 唐 韓偓 《鵲》詩:“莫怪天涯棲不穩,託身須是萬年枝。”

肇跡

見“ 肇跡 ”。

亦作“ 肇跡 ”。猶肇始,肇興。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猗歟 汝陰 ,綽綽有裕;戎軒肇跡,荷策來附。”《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論》:“ 武皇 肇跡 陰山 ,赴難 唐 室。”《清史稿·禮志五》:“ 有清 肇跡 興京 ,四祖陵並在京西北,稱 興京陵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擬設國粹學堂啟》:“昔 西歐 肇跡,兆於古學復興之年; 日本 振興,基於國粹保存之論。”

嗣徽

語本《詩·大雅·思齊》:“ 大姒 嗣徽音。” 鄭玄 箋:“徽,美也。嗣 大任 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 高亨 註:“嗣,繼也。徽音,美譽也。”後以“嗣徽”指帝王繼承前人的盛美德業。《宋書·王敬弘傳》:“先帝拔臣於蠻 荊 之域,賜以國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齒。”《清史稿·禮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

朱果

(1).泛指呈紅色的水果。 唐 李白 《北山獨酌寄韋六》詩:“於焉摘朱果,兼得養玄牝。” 唐 鄭概 《憶長安·六月》詩:“風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籠香透。”

(2).特指杮子。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杮》﹝集解﹞引《事類合璧》:“柿,朱果也,大者如楪,八棱稍扁。”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發祥於 長白山 。山之東有 布庫哩山 ,下有池曰 布勒瑚里 ,相傳有天女三浴於池,浴畢,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尋產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之故。命曰:‘汝以 愛新覺羅 為姓,天生汝以定亂國。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為國主,其亂遂定。於是居 長白山 東 鄂多理城 ,國號 滿清 。”後因以朱果代稱 清 朝。 清 黃遵憲 《臘月二十四日詔立皇嗣感賦》:“ 漢 家累葉子孫千,朱果祥占瓜瓞綿。” 柳亞子 《吊鑑湖秋女士》詩:“未殲朱果留遺恨,誰信紅顏是dang5魁!”

重譯

(1) [retranslate]

(2) 輾轉翻譯

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3) 重新翻譯

珍符

珍奇的符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或謂且天為質闇,珍符固不可辭;若然辭之,是 泰山 靡記而 梁父 靡幾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言天道質昧,以符瑞見意,不可辭讓也。” 唐 崔融 《進洛圖頌表》:“陛下聖烈豐懿,應期首出,珍符炳爍,曠代罕聞。”《宋史·樂志十二》:“真人在御,來獻珍符。”

玉琯

見“ 玉管 ”。

白華

白色的花。《山海經·大荒南經》:“ 蓋猶之山 者,其上有甘柤,枝榦皆赤,黃葉,白華,黑實。”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二:“白華朱萼,被於幽薄。” 宋 蘇軾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明 唐寅 《落花》詩之八:“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

指反對革命政權而叛離祖國逃亡外國的華人。 聶紺弩 《論白華》:“在幻想家的腦子裡,決沒有走投無路這回事,於是來了新的憧憬:做白華。”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往事三瞥》:“今天,只覺得感情的基礎比那時深厚了,想的積極了--不止是不當白華,而是要把自己投入祖國重生這一偉大事業中。”

致養

(1).得到養育。《易·說卦》:“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

(2).奉養親老。《後漢書·明帝紀》:“昔 曾閔 奉親,竭歡致養。” 晉 陶潛 《天子孝傳贊》:“至哉後德,聖敬自天,陶漁致養,菲薄饗先。” 宋 曾鞏 《明州謝到任表》:“自效驅馳,敢廢資忠之義;庶依長育,未愆致養之私。”

笙詩

《詩·小雅》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僅有篇名,而無文辭。 宋 朱熹 於集傳中稱此六詩為“笙詩”。《詩·小雅·魚麗》 宋 朱熹 集傳:“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前樂既畢,皆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上有臺》,笙《由儀》。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則此六者,蓋一時之詩,而皆為燕饗賓客上下通用之樂。” 清 鳳韶 《鳳氏經說·下管金奏笙奏聲詩》:“《小雅》笙詩六篇, 朱子 主有聲無辭,謂古經篇題下必有譜,如《投壺魯鼓》、《薛鼓之節》而亡之。諸儒據《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謂聲生於辭,辭調為譜,説亦有理。及讀《周官》金奏九夏,《儀禮》管新宮,《禮記》管象,覆之經文及諸家説,乃知笙奏、金奏及管,其為堂下之樂同,而存聲無辭亦同者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