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法華而來靈山追隨多寶塔中佛 現色身以醫陸弟愍念閻浮世上人

佛教14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證法華而來靈山追隨多寶塔中佛
下聯:現色身以醫陸弟愍念閻浮世上人

對聯備註:

(印光大師:靈岩山智積殿聯)

參考注釋

證法

謂修煉和參悟佛法。 柳亞子 《蘇玄瑛新傳》:“初, 莊湘 欲以 雪鴻 妻 玄瑛 , 玄瑛 垂淚曰:‘吾證法身久,辱命奈何?’遂已。”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

(2).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註:“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崑崙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地德,地險資岳靈。” 鍾山 , 崑崙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聖地 靈鷲山 的簡稱。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五:“朝游浄國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會是前生。”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原註:“ 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雲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6).指有靈應的山。《雲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雲陰遠, 香爐 煙氣多。”

追隨

(1) [follow]

(2) 仿效前人的事跡

(3) 跟隨

經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

寶塔

[pagoda]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裝飾有佛教七寶,故稱寶塔。現泛指一種類似多層塔樓的遠東建築,常具有華麗的裝飾,典型地在分層處挑出翹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翹角

色身

佛教語。即肉身。《楞嚴經》卷十:“由汝念慮,使汝色身。”《金剛經·離色離相分》:“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陳雄 注引《壇經》:“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陳 徐陵 《長乾寺眾食碑》:“則菩薩應化,鹹同色身,諸佛浄土,皆為揣食。” 唐 黃滔 《莆山靈岩寺碑銘》:“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壞。”《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這個色身,尚非我有,何況外物乎?”

陸弟

指 陸機 之弟 陸雲 。 唐 王維 《同崔傅答賢弟》詩:“ 周郎 陸 弟為儔侶,對舞前溪歌《白苧》。” 趙殿成 箋註:“ 陸 弟,謂 陸機 之弟 陸雲 。”

愍念

憐憫。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上古真人愍念將來之可教者,為作方法,委曲欲使其脫死亡之禍耳。”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 謝端 ﹞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晉書·周處傳》:“詔曰:‘ 處 母年老,加以遠人,朕每愍念,給其醫藥酒米,賜以終年。’”

閻浮世

即閻浮提。多泛指人世間。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四折:“俺本是 廣寒宮 冰魂素魄,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這 洞賓 一就下山,按落雲頭,來到閻浮世上,尋取有緣得道士。”參見“ 閻浮提 ”。

上人

(1) [Buddhist monk]∶舊時尊稱僧人

(2) [sage]∶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high official]∶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the upper class]∶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parents or grand parents] 〈方〉∶指父母或祖父

(6) [bully]∶凌駕於他人之上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