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諦何處尋 自性三寶即爾心

佛教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人生真諦何處尋
下聯:自性三寶即爾心

對聯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對聯人生真諦何處尋 自性三寶即爾心書法欣賞

人生真諦何處尋 自性三寶即爾心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人生真諦何處尋 自性三寶即爾心】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人生

(1) [activity of a life]∶人一生中的活動

(2) [human life;life]∶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relation with people]∶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真諦

[truth] 真切的理論和精義;奧妙所在

要弄清其中的真諦實非易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三寶

(1).三種寶貴之物。《老子》:“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為天下先。”此以慈、儉、不居先為德行的三寶。《六韜·六守》:“ 太公 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此以農、工、商為國之三寶。《史記·趙世家》:“ 代 馬 胡 犬不東下, 崑山 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一》:“夫劍產於 越 ,珠產 江 漢 ,玉產 崑山 ,此三寶者,皆無足而至。”此分別以馬、犬、玉或劍、珠、玉為物之三寶。

(2).(梵Triratna)佛教語。指佛、法、僧。《釋氏要覽·三寶》:“三寶,謂佛、法、僧。” 三國 吳 康僧會 《安般守意經序》:“佛教三寶,眾冥皆明。”後以指佛教。《南史·梁昭明太子統傳》:“太子亦素信三寶,徧覽眾經。” 宋 蘇軾 《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今吾事已畢,少不得皈依三寶,以了終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貴人護法,三寶增光。”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