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文教振文風山長勤能還憑邑宰 端士習伸士風地方責任半屬師儒

書院14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揆文教振文風山長勤能還憑邑宰
下聯:端士習伸士風地方責任半屬師儒

對聯備註:

(黃旭題湖南淥江書院)

參考注釋

文教

(1) [culture and education]∶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業

(2) ;指禮樂法度

(3) [article and education]∶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文風

(1) [style of writing]∶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

文風瀟灑

(2) [culture and preaviling practice,custom,habit,etc.]∶文化風尚

不知哪幾處文風最盛

山長

(1). 唐 、 五代 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如 唐 代刺史 孫丘 於 閬州 古 台山 置學舍,延 尹恭初 為山長; 五代 蔣維東 隱居 衡岳 ,受業者稱 蔣 為山長。事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十一。 宋 元 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 明 清 時改由地方聘請。 清 末改書院為學堂,山長之制乃廢。 宋 范成大 《代兒童立春門貼詩》之三:“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 元 吳養浩 《象山山長岳仲遠美任》詩:“雅有 岳山長 ,三年今在茲。”《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總辦﹞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罣誤了,制臺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後來改了學堂,便充總辦之職。”

(2).隱者之稱。《宋史·雷簡夫傳》:“ 簡夫 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 宋 陸游 《遣興》詩:“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侍帝晨。”

勤能

勤勉而又有才能。《晉書·武帝紀》:“其條勤能有稱尤異者,歲以為常。吾將議其功勞。”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額外主事甄別》:“向例額外主事三年期滿甄別。其勤能者以主事選用,不及者改助教、博士等官。”

邑宰

縣邑之長。即縣令。 晉 潘岳 《河陽縣作》詩:“誰謂邑宰輕,令名恐不劭。” 清 袁枚 《新齊諧·盤古以前天》:“棺為邑宰某所得,持獻制府。”

士習

士大夫的風氣;讀書人的風氣。 明 宋濂 《評浦陽人物·宋太學生何敏中》:“愚謂世衰道微,士習日靡,工文辭而苟利祿,奔走乞哀於權倖之門,惟恐不一售者有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士人無賴》:“國朝士風之敝,浸淫於 正統 ,而靡潰於 成化 ……至 憲宗 朝, 萬安 居外, 萬妃 居內,士習遂大壞。”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士習果正,則仕風未有不清者。此正本清源之説也。”《清史稿·世宗紀》:“乙卯,詔 浙江 士習敝壞,工為懷挾,停其鄉會試。”

士風

(1).士大夫的風度。《南史·江夷傳》:“稍歷軍校,容表有士風。”

(2).士大夫的風氣。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惟公世祿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沖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晏元獻》:“《西清詩話》云:‘ 元獻 初罷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風彫落。’”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四:“使官箴日敗,風俗日壞;使君子無以自立,良善無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風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粵稽古昔,其設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實不符,士風日下。”

地方

(1) [local]

(2) 當地

地方公共汽車線路

地方武裝

(3) 各行政區的

地方政治

地方風俗

責任

(1) [duty;responsibility]∶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

校長的責任

(2) [blame]∶應承擔的過失

推卸責任

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學官。《周禮·地官·大司徒》:“四曰聯師儒,五曰聯朋友。” 鄭玄 註:“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 宋 葉適 《送陳彥群》詩:“大郡得師儒,高文興孝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鄖變》:“自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師儒,曲為諸弁卒解釋。”

(2).指儒者、經師。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殊不知國子太學博士、正録、武學博士、教諭,皆師儒之清選也。”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三代相屬,師儒講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專門,謂為鄙野,而後文章之道,褒然學術。”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