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師人師百世師,師尊望峻; 道學詩學三禮學,學博名歸。

輓聯名人名家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經師人師百世師,師尊望峻;
下聯:道學詩學三禮學,學博名歸。

對聯備註:

(清-黃肖農《挽林昌彝聯》)

參考注釋

經師

(1) [Confucian classics teacher]∶舊時講授經書的教師

(2) [master interpreter and chanter of Buddhist scripture]∶佛教講經誦經的師父

人師

(1).指德行學問等各方面可以為人表率的人。《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獨步人師。” 清 顧炎武 《贈孫徵君奇逢》詩:“海內人師少,中原世運屯。” 郭沫若 《青年喲,人類的春天》:“經師是供給材料的技術家,人師是指導精神的領港者。”

(2).別人的老師。《禮記·學記》:“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百世師

謂人的品德學問永遠為後代的表率。語出《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清 唐甄 《潛書·辨儒》:“ 求 ( 冉求 ) 賜 ( 端木賜 )之學多疾,宜若無功者;諸儒之學如錫百火,可為百世師,宜若有功者。然而得失相反、功業相遠也。”

師尊

(1).猶師事,尊仰。《漢書·董仲舒傳》:“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宋 蘇軾 《<范文正公集>敘》:“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2).對老師、師父的尊稱。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洪稚存》:“ 朱 正色曰:‘吾為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先生曰:‘此正所以報師尊也。’”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在我生涯的這最後一兩個月當中, 公旦 先生,你就是我最敬仰的一位師尊。”川劇《五台會兄》:“ 楊延德 :‘從早稟明師尊,下山赴香齋大會。’”

道學

(1) [a Confucian school of philosophy of the Song dynasty]∶宋代儒家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等的哲學思想

(2) [affectedly moral]∶形容迂腐守舊

假道學

詩學

做詩論詩的學問;研究詩歌創作規律著作。 唐 鄭谷 《中年》詩:“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 陳衍 《沉乙盦詩序》:“詩學深者,謂閲詩多;詩功淺者,作詩少也。” 朱自清 《論詩學門徑》:“所謂詩學,專指關於舊詩的理解與鑑賞而言。”

三禮

(1).古祭天、地、宗廟之禮。《書·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 孔 傳:“三禮,天、地、人之禮。”《隋書·禮儀志序》:“ 唐 虞 之世,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

(2).儒家經典《周禮》、《儀禮》、《禮記》的合稱。《後漢書·儒林傳下·董鈞》:“中興, 鄭眾 傳《周官經》,後 馬融 作《周官傳》,授 鄭玄 , 玄 作《周官注》。 玄 本習《小戴禮》,後以古經校之,取其義長者,故為 鄭氏 學。 玄 又注 小戴 所傳《禮記》四十九篇,通為《三禮》焉。” 唐 韓愈 《送陳密序》:“今將易其業而《三禮》是習,願先生之張之也。” 清 方文 《贈顧匠先兄弟》詩:“束髮受《三禮》,文辭何瑰奇!”

(3).指喪禮、葬禮、祭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三禮》:“ 楊太史 用賓 《致知小語》云:《周禮》、《儀禮》、《大戴禮》,曰《三禮》;喪禮、葬禮、祭禮,亦曰三禮;天神、人鬼、地祇,亦曰三禮。”

學博

唐 制,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人大是不同。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夢》:“ 蘇州 蔣古愚 學博,秉鐸 潁 上,督課諸子甚嚴。”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