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生有自,死有歸,在地為河嶽,在天為日星,昔年弓劍攀髯,是典學舊臣,九京遺憾;
下聯:志同方,行同術,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去歲河梁握手,嘆長江逝水,一派無情。
對聯備註:
(清-龔薯人《挽林天齡聯》)
參考注釋
有自
(1).有其原因。《莊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陳鼓應 今註:“有自也,有所由來,即有它的原因。”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2).有其來處。《元史·后妃傳二·顯宗宣懿淑聖皇后》:“陰功久積,衍聖緒於無疆;神器攸歸,知慶源之有自。” 茅盾 《子夜》十一:“ 劉玉英 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十七歲前讀過幾年書……對於交易所證券市場的經絡,那她更是‘淵源有自’。”
河嶽
亦作“ 河嶽 ”。 黃河 和五嶽的並稱。語本《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喬,高也。高岳, 岱宗 也。” 孔穎達 疏:“言高岳 岱宗 者,以巡守之禮必始於東方,故以 岱宗 言之,其實理兼四岳。”後泛指山川。 南朝 齊 謝朓 《為宣成公拜章》:“惟天為大,日星度其象;謂地蓋厚,河嶽宣其氣。”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見“ 河嶽 ”。
昔年
[in former years]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弓劍
(1).弓與劍。《禮記·曲禮上》:“受弓劍者以袂。”《淮南子·氾論訓》:“古之兵,弓劍而已矣。”
(2).指武藝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 道安 本儒士,頗擅弓劍名。” 宋 葉適 《贈李秀才肖舒》詩:“寺傳弓劍煙嵐外,門掩詩書浪泊間。” 明 陳子龍 《中都》詩:“ 塗山 弓劍地,千載頌苞桑。”
(3).傳說 黃帝 騎龍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墜帝弓。又 黃帝 葬 橋山 ,山崩,棺空,唯劍存。見《史記·封禪書》、 漢 劉向 《列仙傳·黃帝》。後因以“弓劍”為對已故帝王寄託哀思之詞。《魏書·肅宗紀》:“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絶祀。” 隋 牛弘 《隋文帝頌》:“慕深考妣,哀纏弓劍。”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詩:“先帝弓劍遠,小臣餘此生。” 清 徐枋 《顧氏松風寢記》:“而事關故國,莫不動先王弓劍之思焉。”
攀髯
傳說 黃帝 鑄鼎於 荊山 下,鼎成,有龍下迎, 黃帝 乘之升天,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並墮 黃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後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為令狐相國謝賜金石凌紅雪狀》:“臣職司復上,戀切攀髯,方當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懼。” 宋 歐陽修 《辭特轉吏部侍郎表》:“犬馬未報,但虞填壑之有時;弓劍忽遺,遽嘆攀髯之莫及。” 清 錢德震 《送白學士祭告孝陵及南嶽》詩:“攀髯千古事,歸胙百官情。”亦作“ 攀龍 ”、“ 攀胡 ”。 晉 陶潛 《命子》詩之三:“於赫 愍侯 ,運當攀龍。撫劍風邁,顯茲武功。”《舊唐書·哀帝紀》:“皇太后義深鳴鳳,痛切攀龍,亦欲專奉靈輿,躬及園寢,兼進追摧之道,用終克盡之儀。” 宋 歐陽修 《辭覃恩轉左丞表》:“國恩未報,但虞填壑以遺羞;金鼎已成,豈謂攀胡之莫及。”
典學
(1).《書·說命下》:“念終始典於學。” 孔穎達 疏:“念終念始,常在於學。”這是 傅說 勉勵 高宗 學習的話,後因稱皇子或帝王致力於學為典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廣陵王 某,孝友溫恭,慈仁忠恕……講求典學,禮必從師。” 宋 楊萬里 《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詩:“典學光陰璧不如,簡編燈火卷還舒。”《清史稿·禮志八》:“ 雍正 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鹹資典學。朕承庭訓,時習簡編。’”
(2).指經常勤學。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以絶人之姿,加典學之力,及其成就,豈有量際哉!”
舊臣
老臣。《漢書·劉向傳》:“上以我先帝舊臣,每進見常加優禮。”《陳書·王沖傳》:“初, 高祖 以 沖 前代舊臣,特申長幼之敬。”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前世舊臣,備將相、處腹心爪牙之任者,一旦回心,奉令北鄉,如素委質。”
九京
(1).即 九原 。 春秋 時 晉 大夫的墓地。《國語·晉語八》:“ 趙文子 與 叔向 游於 九京 。” 韋昭 註:“京當為原。”《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鄭玄 註:“ 晉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蓋字之誤。”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廣曰原。’則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黃庭堅 《送范德孺知慶州》詩:“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
(3).猶九泉。指地下。 宋 葉適 《翁誠之墓志銘》:“不忮不求,歸全其生乎,不從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 周實 《哭洗酲》詩:“詎知霹靂一聲驚,君遽棄我歸九京。”
遺憾
[regret;sorrow over;be sorry;deplore] 遺恨;由無法控制的或無力補救的情況所引起的後悔
對過去行為的深切遺憾
同方
(1).志向相同。亦指志向相同者。《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逸周書·官人》:“合志而同方,共其憂而任其難,行忠信而不疑。” 朱右曾 校釋:“方,向,志之所向。” 宋 范成大 《次韻嚴子文旅中見贈》:“交情敢説同方友,句法甘從弟子員。”
(2).謂同在一體。《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天殊其數,雖同方不能分其慼;理塞其通,則並質不能共其休。” 劉孝標 註:“耳之與目,同在於身,而苦樂有殊,不能相救。”
(3).同在一地。 唐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詩:“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
婚姻
(1) [marriage]∶嫁娶的事
婚姻自由
(2) [matrimony]∶男人和女人結為夫妻;已結婚的狀態
盟誓
[oath of alliance] 結盟立約;指盟約
去歲
[last year] 去年
河梁
(1).橋樑。《列子·說符》:“ 孔子 自 衛 反 魯 ,息駕乎河梁而觀焉。”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南津有絶濟,北渚無河梁。”
(2).舊題 漢 李陵 《與蘇武》詩之三:“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後因以“河梁”借指送別之地。 南朝 齊 王融 《別蕭諮議》詩:“徘徊將所愛,惜別在河梁。” 宋 葉適 《送宋知錄》詩:“與子比鄰計未疎,河梁新駕月明初。” 清 唐孫華 《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送別臨河梁,暮涼怯綃縠。”
握手
[handshake]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長江
[Changjiang River;Yangtze River]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遊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遊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雲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
一派
(1) [tributary]∶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school]∶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a crop of]∶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無情
(1) [ruthlessly]∶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mercilessly;heartless;inexorable]∶不留情
水火無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請為誦鄭風詩適子之館授子之粲
名勝,南通,14字對聯對聯:為廿世紀開東亞文化先河,愛國如家、愛才如命;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顯則防人陰還便己 外包以革內貯厥衣
木器店,8字對聯對聯:讀歐公豐樂雄文流風未沫
名勝,湖南,11字對聯對聯:手段高超能摘斗; 腳跟穩定自凌鰲。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為小相,予欲無言,則將焉用彼相;
名人名家對聯:駿馬金鞍跨上康莊路 肥豬元寶迎來大豐年
春聯,豬年,9字春聯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事大事小
名勝,11字對聯對聯:今喜雙桂放異彩 共存一心上崑崙
題贈,7字對聯對聯:金屋瑤筐開寶勝; 小橋流水接平沙。
名人名家,名勝,揚州,8字對聯對聯:志在春秋功在漢 心同日月義同天
名勝,河南,7字對聯對聯:十載許勾留與西湖有緣用嘗此水
名勝,杭州,14字對聯對聯:濯纓不待臨滄水 搔首豈同問碧天
理髮店,7字對聯對聯:新聲譜出揚州慢 明月聽來水調歌
戲院,7字對聯對聯:勤勞發家家庭幸福 統籌治國國運昌降
春聯,8字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