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廿四史觀戲中人呼之欲出 當三百篇讀弦外意悠然可思

名勝北京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作廿四史觀戲中人呼之欲出
下聯:當三百篇讀弦外意悠然可思

對聯備註:

(同樂軒戲園)

參考注釋

廿四史

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 伯述 嘆道:‘現在的世界,不能死守著 中國 的古籍做榜樣的了!你不過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鬧時,他們到了 中國 ,都變成 中國 樣子,歸了 中國 教化。’”詳“ 二十四史 ”。

觀戲

(1).觀看雜技、戲曲等的表演。《晉書·王戎傳》:“﹝ 戎 ﹞年六七歲,於 宣武場 觀戲,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眾皆奔走, 戎 獨立不動,神色自若。”《jin1*11*1梅詞話》第六三回:“堂客便在靈前,圍著圍屏,垂簾放桌席,往外觀戲。”

(2).觀看下棋。《宋書·徐羨之傳》:“﹝ 徐羨之 ﹞沉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頗工弈棊,觀戲常若未解,當世倍以此推之。”

中人

(1) [go-between;middleman]∶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the average person]∶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eunuch]∶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average ordinary man]∶普通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呼之欲出

[be vividly portrayed] 叫一聲就像會出來似的。形容畫像十分逼真

皆說《世說》中呼之欲出,蓋筆墨靈雋,得其神似。——清· 毛際可《今世說序》

三百篇

相傳《詩》三千餘篇,經 孔子 刪訂存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有目無詩,實有詩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稱三百篇。後即以“三百篇”為《詩經》代稱。《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唐 韓愈 《薦士》詩:“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一:“予謂三百篇正不必作經讀。只以讀古詩樂府之法讀之,真足陶冶性靈,益人風趣不少。” 姚華 《論文後編》:“三百篇,詩之古者也,風土人情,政事所詳,猶地誌然。”

外意

(1).貳心;異志。《三國志·蜀志·劉璋傳》:“今州中諸將 龐羲 、 李異 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來。”《水滸傳》第一一一回:“ 呂樞密 道:‘你兩個來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順之心,怎敢懷半點外意。’”

(2).文字描繪的表面意義。與內意相對。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張天覺》:“ 苕溪漁隱 曰: 聖俞 《金針詩格》云:‘﹝詩﹞有內外意,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含蓄,方入詩格。’”

悠然

(1) [be carefree and content]∶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profound and lasting]∶深遠的樣子

(3) [far-reaching]∶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far away;long;distant]∶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