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前曾記來游登樓看雨倚檻臨風俯仰已成今昔感 三經外重增結構引水通舟因峰築榭吟歌長集友朋歡

名勝蘇州

對聯全文

上聯:卅年前曾記來游登樓看雨倚檻臨風俯仰已成今昔感
下聯:三經外重增結構引水通舟因峰築榭吟歌長集友朋歡

對聯備註:

(蘇州:張之萬題留園涵碧山房,為中部主廳,用朱熹「一水方涵碧)

參考注釋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倚檻

猶倚欄。《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這女兒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檻凝神,或臨街獻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俯仰

(1) [a simple move or action;as bending or lifting the head]∶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a moment]∶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今昔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三經

(1).謂天時、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經既飭,君乃有國。」 郭沫若 集校:「三經,謂天時、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風雨無違』,天時也;『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2).儒家的三部經書。指《易》、《詩》、《春秋》。《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是故聖人重之,載於三經。」 顏師古 註:「謂《易》、《詩》、《春秋》。」

(3).儒家的三部經書。指《詩》、《書》、《周禮》。 王安石 曾撰《毛詩義》、《尚書義》、《周官新義》,合稱《三經新義》。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制科詞賦三經宏博》:「詞賦既罷,而士之所習者皆三經。所謂三經者,又非聖人之意,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廣之,各有套括。」

(4).儒家的三部經書。指《孝經》、《論語》、《孟子》。《宋史·藝文志一》有 劉元剛 《三經演義》, 清 黃丕烈 輯《三經音義》,均指上述三書。

(5).指《詩》六義中的賦、比、興。《朱子語類》卷八十:「三經是賦、比、興,是做詩底骨子。」一說指《風》、《雅》、《頌》。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風、雅、頌以性質言: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是為《詩》之三經。」

外重

謂中央政權以外的地方藩鎮勢重。《新唐書·陸贄傳》:「方世承平久,武備微,故 祿山 乘外重之勢,一舉而覆兩京。」《元史·百官志七》:「 中統 、 至元 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繫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

結構

(1) [structure]∶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經濟結構

(2) [fabric]∶建築物承重部分的構造

複合結構

(3) [build]∶構築;建造

(4) [collude with]∶勾結

引水

(1) [pilot a ship into harbour]∶見“引航”

(2) [draw or channel water]∶開溝渠把水引過來

通舟

通行船隻。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詩》:「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宋史·河渠志三》:「 佑 請疏其兩端,皆可通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門 ,潮至通舟,潮退擱淺。」

吟歌

吟詠歌唱。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曾子 見疑而吟, 伯奇 被逐而歌,疑逐與拘同,吟、歌與嘆等。」 唐 譚用之 《貽費道人》詩:「吟歌雲鳥歸樵谷,臥愛神仙入畫家。」

友朋

朋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晉 陸機 《輓歌詩》之一:「周親鹹奔湊,友朋自遠來。」 明 袁宏道 《憶弟》詩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餓鄉紀程》四:「從入 北京 到五四運動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際可以說絕對的斷絕。」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