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宮殿高廣無邊寶幡自天上飛來何處見得心動 和尚家風冷淡若此公驗從手中拋卻這才喚作法空

集句罔措齋

對聯全文

上聯:世尊宮殿高廣無邊寶幡自天上飛來何處見得心動
下聯:和尚家風冷淡若此公驗從手中拋卻這才喚作法空

參考注釋

世尊

佛陀的尊稱。《四十二章經》:“爾時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維。” 隋 慧遠 《無量壽經義疏》卷上:“佛備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語。”

宮殿

[palace] 帝王處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築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故宮博物院》

高廣

(1).高大寬廣。《百喻經·斫樹取果喻》:“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 康有為 《大同書》庚部第七章:“其公室,人占二室,一為臥室,一為客屋,並有浴房;十人則為大公廳,皆高廣疎達,花草楚楚。”

(2).高大寬廣之所。指郊野。 唐 李賀 《春歸昌谷》詩:“香氣下高廣,鞍馬正華耀。” 王琦 匯解:“高廣,謂郊野之中,地高且廣,可以盤桓宴坐者。”

(3).高度和寬度。 宋 徐鉉 《稽神錄·彭城佛寺》:“走視門下,乃下一大雹於街中,其高廣與寺樓等。”

無邊

[borderless]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寶幡

亦作“ 寶旛 ”。佛寺中懸掛的旗幡。《觀佛三昧海經·觀四威儀品》:“於階道側竪諸寶幢,無量寶幡懸其幢頭。” 唐 綦毋潛 《題鶴林寺》詩:“珊珊寶幡掛,焰焰明燈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這中元節,村中男女,許到 白雲庵 與皇后 周娘娘 懸掛寶旛。”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見得

[seem;appear] 看得出來;可以確定

怎么見得他會輸?

心動

(1) [palpitation]∶心臟的跳動

心動加劇

(2) [be moved]∶內心有所觸動

(3) [be startled;be shocked]∶內心驚動,吃驚害怕

余方心動欲還。——宋· 蘇軾《石鐘山記》

和尚

[Buddhist monk]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家風

[family style;family tradition] 一個家庭家族傳統風尚;門風

習其家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冷淡

(1) [cold;indifferent]∶不熱情

受到十分冷淡的接待

(2) [cheerless;desolate]∶不熱鬧

在小教堂里他看起來好像最冷淡,但已被深深地感動

若此

[so;such] 如此;像這樣子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 今》

公驗

官府開具的證件。《隋書·高祖紀下》:“庚寅,勑舍客無公驗者,坐及刺史、縣令。” 宋 王溥 《唐會要·逃戶》:“見在桑產如無近親承佃,委本道觀察使於官健中取無莊田有人丁者,據多少給付,便與公驗,任充永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 唐 宣宗 時,中書門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則擇人補之,仍申祠部給牒。其欲遠遊尋師者,須有本州公驗。’乃知本朝僧尼出遊給公驗,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戶部八·市舶》:“並依在先舊行關防體例填付舶商。大船請公驗,柴水小船請公憑。”

拋卻

[discard] 丟掉放棄

拋卻煩惱,尋找新天地

喚作

叫做,稱做。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四:“將他《儒行》篇,喚作賊盜律。” 宋 楊萬里 《聽雨》詩:“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茅盾 《子夜》一:“過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總商會以西的一段,俗名喚作‘ 鐵馬路 ’,是行駛內河的小火輪的匯集處。”

法空

佛教語。謂諸法(物質精神現象的總和)由因緣而生,並無獨立存在的實體。《法華經·藥草喻品》:“聞諸法空,心大歡喜。” 唐 李邕 《國清寺碑》序:“三歸法空,一處心浄。”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大乘般若流行以後,法空的意義得到闡揚,成為學說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