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野早空群,躋九列之列,聯炳千秋之著作,回思瓊林儔侶,似君能有幾人,況易名更荷殊榮,堪與元和遙接武; 秦關重聚首,望觚稜而隕,涕攖鋒鏑而驚心,頻年珂里棲遲,惠我常貽數字,詎噩耗遽傳永訣,翻勞宋玉賦招魂。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冀野早空群,躋九列之列,聯炳千秋之著作,回思瓊林儔侶,似君能有幾人,況易名更荷殊榮,堪與元和遙接武;
下聯:秦關重聚首,望觚稜而隕,涕攖鋒鏑而驚心,頻年珂里棲遲,惠我常貽數字,詎噩耗遽傳永訣,翻勞宋玉賦招魂。

對聯備註:

(清-顧家相《挽高曦亭》)

參考注釋

冀野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 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因以“冀野”指人材聚積之地。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適當視事之初,願效 孫陽 ,相神駒於 冀 野;竊希 雷煥 ,辨寳鍔於 豐城 。”按, 孫陽 字 伯樂 。參見“ 冀北 ”。

空群

(1).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北 之野,而馬羣遂空。”後因以“空羣”比喻人才被選拔一空。 宋 陸游 《得陳阜卿先生手帖》詩:“ 冀北 當年浩莫分,斯人一顧每空羣。”

(2).猶超群。 清 吳偉業 《題歸玄恭僧服小像》詩之四:“ 中山 絶技妙空羣, 智永 傳家在 右軍 。”

九列

(1).九卿的職位。《漢書·韋玄成傳》:“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遺,恤我九列。” 顏師古 註:“九列,卿之位,謂少府。”《晉書·儒林傳·韋謏》:“前後四登九列,六在尚書,二為侍中,再為太子太傅,封 京兆公 。” 唐 張說 《祈國公碑》:“﹝ 祈公 ﹞貴踰九列,榮並三台。” 章炳麟 《學變》:“法家之教,任賢考功,期於九列,皆得其人。”

(2).九星。《逸周書·成開》:“天有九列,別時陰陽。” 盧文弨 校引 惠棟 云:“九列即九星。” 朱右曾 校釋:“蒼龍、朱鳥、歲星、熒惑、填星,陽也;鹹池、元武、太白、辰星,陰也。”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著作

(1) [write]∶撰述。古代專指撰寫詩文,包括文學與學術作品

(2) [work;book;writings]∶運用創造才能或經過創造性努力而產生的作品

回思

[recall;call to mind the past] 回想,回憶

回思創業時。——清· 黃宗羲《原君》

瓊林

亦作“璚林”。1.瓊樹之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國、仙境的瑰麗景象。 晉 支遁 《<阿彌陀佛像贊>序》:“閶闔無扇於瓊林,玉響天諧於簫管。”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丞乃令 子良 襞紙染筆口授曰:‘華景輝瓊林,清風散紫霄。’”《雲笈七籤》卷五一:“洞觀上清,色如白雲,形如玉山,上有瓊林之宮,則 魄靈帝君 所處。”

(2).比喻披雪的樹林。 唐 許敬宗 《奉和喜雪應制》:“忽若瓊林曙,俄同李徑春。” 唐 劉禹錫 《和樂天洛下雪中宴集》:“遙想 兔園 今日會,瓊林滿眼映旂竿。” 前蜀 韋莊 《對雪》詩:“璚林瑤樹忽珊珊,急帶西風下晚天。”

(3).喻白色的花樹。 元 無名氏 《一枝花·妓名張道姑》曲:“梨花月瓊林捧玉,楊柳露緑線穿珠。”

(4). 唐 內庫名。 德宗 時設,以藏貢品。《新唐書·陸贄傳》:“至是天下貢奉稍至,及於行在夾廡署 瓊林 、 大盈 二庫,別藏貢物。”《宋史·食貨志下一》:“ 元豐 及內庫財物山委,皆先帝多蓄藏,以備緩急。若積而不用,與 東漢 西園 錢, 唐 之 瓊林 、 大盈 二庫何異?”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五:“ 瓊林 何不積緡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5). 宋 內苑名。 宋徽宗 《眼兒媚》詞:“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林 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明 童冀 《題鉤勒竹二首為程將軍賦》之二:“玉帳屯兵 渭水 湄, 瓊林 錫宴夜歸遲。” 清 孫枝蔚 《族侄斗槎登第喜而有作》詩:“為人夙昔恥驕矜,宴罷 瓊林 喜不勝。”參見“ 瓊林苑 ”、“ 瓊林宴 ”。

儔侶

(1).伴侶;朋輩。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一:“徘徊戀儔侶,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無儔侶。” 蘇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詩:“遠行戀儔侶,此志常落拓。”

(2).指結為伴侶或朋友

能有

反問語。古時多見於詩詞。 宋 周邦彥 《蘇幕遮·風情》詞:“隴雲沉,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打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殊榮

[unusual glory] 特殊榮譽

被以殊榮

元和

[the title of Emperor Li Chun's reign in Tang Dynasty] 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秦關

(1).指 秦 地關塞。 晉 張華 《蕭史曲》:“龍飛逸天路,鳳起出 秦 關。”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詩:“迴鞭指 長安 ,西日落 秦 關。” 宋 陸游 《謝池春》詞:“煙波無際,望 秦 關何處。” 元 揭傒斯 《題李陵送蘇武圖》詩之一:“今朝送 漢 節,迢遞入 秦 關。” 清 劉大櫆 《吳萼千墓志銘》:“ 秦 關 蜀 棧, 粵 嶺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風土俗尚之異,與其山川人物之奇。” zhu1德 《攻克石門》詩:“盡殲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 秦 關。”

(2).指 關中 地區。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 秦 關。”

聚首

猶碰頭;聚會。 宋 蘇舜欽 《詣匭疏》:“然民情洶洶,聚首橫議,鹹有憂悸之色。” 明 曹學佺 《八月朔日予返白下》詩:“此別紛紛難聚首,天涯那許夢魂閒?” 清 查禮 《八聲甘州》詞:“有幾番,天涯聚首;有幾番,彈淚別西東?” 清 吳樾 《與同志某君書》:“前在 獸居村 聚首一日夜,彼此各抒所見。” 冰心 《莊鴻的姊姊》:“他在 唐山 工業學校肄業,離家很遠,只有年假暑假,我們才能聚首。”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gen1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攖鋒

觸碰鋒鏑。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召太真》:“劇虜驍夷皆授首,狂夫犯順敢攖鋒。”

驚心

[stunning] 內心感到震動吃驚

驚心動魄

頻年

[in consecutive years] 連續幾年

頻年災旱

珂里

[hometown] 對別人家鄉的敬稱

時號所居曰鳴珂里。——《新唐書·張嘉貞傳》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數字

[numeral;figure;digit] 數目字;表示數目的符號

噩耗

[heavy news of the death of one's beloved] 令人吃驚的不幸的訊息(多指親朋好友或敬愛的人逝世的訊息)

遽傳

指驛車和傳舍。《韓非子·喻老》:“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

永訣

[part forever;part never to meet again;be parted by death] 永別。指死別

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

宋玉

戰國 時 楚 人,辭賦家。或稱是 屈原 弟子,曾為 楚頃襄王 大夫。其流傳作品,以《九辯》最為可信。《九辯》首句為“悲哉秋之為氣也”,故後人常以 宋玉 為悲秋憫志的代表人物。又傳說其人才高貌美,遂亦為美男子的代稱。 唐 張鷟 《遊仙窟》:“華容婀娜,天上無儔;玉體逶迤人間少匹。輝輝面子,荏苒畏彈穿;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 韓娥 宋玉 ,見則愁生; 絳樹 青琴 ,對之羞死。” 宋 周邦彥 《紅羅襖·秋悲》詞:“ 楚 客憶江蘺,算 宋玉 未必為秋悲。” 明 陳所聞 《閨思》曲之一:“銷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緣獨怨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若非 宋玉 牆邊過,定是 潘安 車上來。”

招魂

[call back the spirit of the dead]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靈魂,比喻給死亡的事物復活造聲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