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玉成山,思文衍邰室; 上奎炳耀,繩武播邠風。

名人名家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群玉成山,思文衍邰室;
下聯:上奎炳耀,繩武播邠風。

對聯備註:

(清-《盛京南北值房春聯》)

參考注釋

玉成

[kindly help secure the success of sth.] 敬辭,促成

貧賤憂戚,庸玉女(汝)於成也。——張載《西銘》

一應所用,弟子自當準備,煩望長老玉成,幸甚。——《水滸傳

此事全靠您玉成

炳耀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顯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梁太尉與王僧辯書》:“天狼炳曜,非無戰陣之風;參虎揚芒,便有干戈之務。” 宋 蘇轍 《南京祈禱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 蕭蛻庵 《徐園追祭宋遁初》詩:“虎觀論洋溢,麟閣光炳耀。”

(2).文采煥發;光輝燦爛。《後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之盛衰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文王 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惟見兩龍張鬣相向,五色炳耀。”

(3).昭彰;昭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衛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 南朝 梁 劉勰 《原道》:“光采玄聖,炳耀仁孝。”

(4).顯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國恩,門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

繩武

《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朱熹 集傳:“繩,繼;武,跡。言 武王 之道,昭明如此,來世能繼其跡。”後因稱繼承祖先業跡為“繩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種植·木本》:“我欲繩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卜居源遠溯,繩武跡遐窺。”

邠風

即《豳風》。《詩·國風》之一,共七篇二十七章。其中《七月》篇為敘述 西周 時代奴隸從事農事生活的篇章。後人因以《邠風》借指農歌。 宋 陸游 《閒中信筆》詩之一:“烹葵剝棗及時序,爛醉黍酒歌《邠風》。”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而《邠風》陳詩‘於耜’、‘舉趾’、‘築場’、‘納稼’之間,王化基焉。”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