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千家語 往來兩地書

郵電通信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傳遞千家語
下聯:往來兩地書

對聯傳遞千家語 往來兩地書書法欣賞

傳遞千家語 往來兩地書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傳遞千家語 往來兩地書】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傳遞

(1) [transmit;deliver;transfer]∶遞過去,輾轉遞送

電話能傳遞聲音

鄉民仍鳴鑼傳遞,備乃器械,持乃糗糧。——《廣東軍務記》

(2) [hand over sth. one after another]∶一個接一個送過去

家語

《孔子家語》的省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余案《家語》,言 仲由 為 郈 宰,修溝瀆,與之簞食瓢飲,夫子令 賜 止之。”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 孔 門之著録(一本述)也,《論語》專述言辭,《家語》兼陳事業,而自古學徒相授,唯《論語》而已。” 清 方苞 《成王立在襁褓之中辨》:“ 武王 崩, 成王 幼,在襁褓之中。説見《家語》,又見《史記》,又見 賈誼 《保傅篇》。”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家語》謂 舜 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按,《孔子家語》原書已佚,今本系 三國 魏 王肅 偽作。參閱 清 孫志祖 《家語疏證》、 清 陳士珂 《孔子家語疏證》。

往來

(1) [come and go]∶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dealings]∶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guest;visitor]∶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