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詎無原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 社何敢長識字俟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印詎無原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
下聯:社何敢長識字俟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

對聯備註:

(昊昌碩題居室聯,時任西泠)

參考注釋

無原

謂不可測的本原。《淮南子·本經訓》:“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贏縮卷舒,淪於不測,終始虛滿,轉於無原。” 高誘 註:“轉化歸於無窮之原本也。”《後漢書·馬融傳》:“超特達而無儔,煥巍巍而無原。”

讀書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晦明

(1) [day and night]∶黑夜和白晝

(2) [light and darkness]∶昏暗和晴朗

(3) [fine and overcast]∶陰晴

布衣

(1) [clothes made of cloth]∶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浙派

①篆刻流派。清乾隆間丁敬開創,成員先後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因諸人均為浙江籍,故稱。治印宗尚秦漢,兼采眾長,善用切刀,藝術上有較高成就。又因八人都是浙江杭州人,故也稱“西泠八家”。 ②“浙西詞派”和“浙西詩派”的簡稱。

識字

[become literate] 認識文字

鼎彝

亦作“ 鼎彝 ”。古代祭器,上面多刻著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前郡尹 溫太真 、 劉真長 ,或功銘鼎彝,或德標素尚。” 李善 註:“《禮記》曰:鼎有銘,銘者,論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勳勞,而酌之祭器。《左氏傳》: 臧武仲 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銘其功,以示子孫。” 宋 王安石 《韓忠獻輓辭》之二:“英姿爽氣歸圖畫,茂德元勛在鼎彝。”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鼎彝、泉幣、碑版、壁畫、雕塑、古陶器之類,雖缺乏系統的整理,材料確是不少了。”

瓴甓

磚塊。《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李周翰 註:“瓴甓,甎也。言累甎石似瑇瑁之文。” 晉 傅玄 《馬鈞傳》:“嘗試以車輪縣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困學紀聞·考史六》引《皇覽》:“﹝ 孔氏冢 ﹞冢前以瓴甓為祠壇,方六尺,與地平。”

耕夫

農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以知恥,耕夫讓畔以成仁。” 唐 張繼 《閶門即事》詩:“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明 劉基 《郁離子·螇螰》:“耕夫牧子,莫不荷戈以拒 秦 。”

來自

[derive from;originate from;come from; stem from; spring from]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田間

(1) [among the fields]∶田地里

田間勞動

田間管理

(2) [country countryside;village]∶農村;鄉間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