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號崇壽歷劫重新喜佛光普照十方長為熙朝資聖壽 何處覓棲心隨緣且住願僧眾靜參三昧直從覺路證禪心

名勝浙江佛教

對聯全文

上聯:由來號崇壽歷劫重新喜佛光普照十方長為熙朝資聖壽
下聯:何處覓棲心隨緣且住願僧眾靜參三昧直從覺路證禪心

對聯備註:

(陳烈鏞題寧波七塔禪寺陳烈鏞)

參考注釋

由來

(1) [origin]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歷劫

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後統謂經歷各種災難。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緣。” 金 劉迎 《連日雪惡用聚星堂雪詩韻》:“後生曠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紅樓夢》第一二○回:“豈知 寶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譚嗣同 《<仁學>自序》:“歷劫之下,度盡諸苦厄。”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貴。”

重新

(1) [again]

(2) 再一次

(3) 從頭再開始

佛光

(1).佛所帶來的光明。佛教認為佛的法力廣大,覺悟眾生猶如太陽破除昏暗,故云。《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中:“金山晃然,魔光佛光,自觀他觀,邪正混雜。”

(2).謂佛像上空呈現的光燄。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八:“ 五臺山 佛光,其傳舊矣。《唐穆宗實録》: 元和 十五年四月四日, 河東 節度使 裴度 奏: 五臺山 佛光寺 側,慶雲現,若金仙乘狻猊,領其徒千萬,自巳至申乃滅。”

(3).指佛像表面的光澤。 明 李贄 《與城老》:“﹝寺廟﹞既幸落成,佛光燦然。”

(4).也稱“峨眉寶光”。太陽相對方向處的雲層或霧層上圍繞人影的彩色光環。人背太陽而立,光線通過雲霧區小水滴經衍射作用所致。常見於山區,我國 峨眉山 最常見。

普照

[illuminate all things] 普遍地照耀

陽光普照

十方

[ten directions]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熙朝

(1).興盛的朝代。 宋 陳師道 《賀翰林學士書》:“兄弟相望,乃平世之榮光; 魯衛 同升,亦熙朝之故事。” 明 張居正 《壽陳松谷相公》:“誠曠世之希逢,熙朝之盛典也。” 清 龔自珍 《題吳南薌東方三大圖》詩:“熙朝翠華至,九跪迎上公。”

(2).使王朝興盛。《文選·陸機<辯亡論上>》:“大司馬 陸公 以文武熙朝,左丞相 陸凱 以謇諤盡規。” 呂延濟 註:“熙,興也。”

聖壽

皇帝的年壽和生日。 北齊 郭遵 《南至郊祭司天奏雲物賦》:“臣有覩盛儀而瞻瑞物,願齊聖壽於 終南 。” 唐 李白 《上雲樂》:“拜龍顏,獻聖壽,北斗戾, 南山 摧,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壽杯。” 宋 王安石 《棗》詩:“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 元 吳弘道 《鬥鵪鶉》套曲:“祝聖壽,慶官里,進金杯。” 明 王守仁 《擬唐張九齡上千秋金鑒錄表》:“月臨日照,帝德運於光天;岳峙川流,聖壽同於厚地。”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棲心

亦作“棲心”。猶寄心。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若質乎中人之性,運乎在用之質,而棲心古烈,擬足公塗。”《晉書·陸雲傳》:“伏見將軍舍人同郡 張贍 ,茂德清粹,思器深通。初慕聖門,棲心重仞,啟塗及階,遂升樞奧。” 唐 白居易 《病中詩序》:“余早棲心釋梵,浪跡 老 莊 ,因疾觀身,果有所得。”《雲笈七籤》卷一○一:“散形靈霞之煙,棲心霄霞之境。” 明 屠隆 《綵毫記·展叟單騎》:“歸裝纔解,又向天涯,郎君消灑。非關薄倖,棲心物外,兵戈連四海,還愁路阻 江 淮 。”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且住

暫止。猶言慢著。《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孩兒且住,我説與你:這是你生身父母。”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且住者。 陳虎 也,你索尋思咱,莫非看出什麼破綻來?”《jin44梅詞話》第二四回:“老媽你且住,不要去打酒。”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且住!’誰都知道這是 姜太公 的聲音,豈敢不聽?”

僧眾

[Buddhist monks] 眾多僧人

參三

舊戲中所用黑白相摻的灰白三綹假須。如京劇《空城計》中 諸葛亮 、《陽平關》中 曹操 所戴的假須。

覺路

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禪宗永嘉集>序》:“慧門廣闢,理絶色相之端;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寳筏渡迷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 子瞻 ,你只會啟他人覺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 南朝 梁 江淹 《吳中禮石佛》詩:“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 宋 黃庭堅 《聽崇德君鼓琴》詩:“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淡相應。”《紅樓夢》第九一回:“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十五:“禪心已似冬枯木,忍真拖泥帶水行。”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