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肆鄰周京棫樸作人看今日多士群居可否不愧譽髦涇之水峨之山直與全秦振風氣 橫渠啟關學洙泗相傳願諸生奮心獨往斷當力崇禮教愚求砭頑求訂好為吾道溯淵源

長聯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講肆鄰周京棫樸作人看今日多士群居可否不愧譽髦涇之水峨之山直與全秦振風氣
下聯:橫渠啟關學洙泗相傳願諸生奮心獨往斷當力崇禮教愚求砭頑求訂好為吾道溯淵源

對聯備註:

(陝西味經書院)

參考注釋

講肆

(1).講舍;講堂。 晉 陶潛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詩:“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六千羅漢,競結香緣;五百仙人,分開講肆。” 元 柳貫 《五月十一日瘞夭後獨坐齋中感嘆成詩》:“八齡入講肆,玩愒不一二。”

(2).講論肄習。肆,通“ 肄 ”。 漢 應瑒 《馳射賦》:“於是陽春嘉日,講肆餘暇,將逍遙於郊野,聊娛游於騁射。”《晉書·范汪傳》:“ 汪 屏居 吳郡 ,從容講肆,不言枉直。”

周京

周 之京城。《詩·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念彼 周 京。” 朱熹 集傳:“ 周 京,天子所居也。”

棫樸

1.白桵和枹木。《詩·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毛 傳:“棫,白桵也。朴,枹木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玉帛載升,棫樸斯燎。”一說即白蕤。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今 關中 有白蕤,棫樸也,芃芃叢生,民多採作薪。”

2.《詩·大雅》中的篇名。該篇詩序稱是詠“ 文王 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賢材眾多。《詩·大雅·棫樸》:“芃芃域朴,薪之槱之。” 毛 傳:“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梁書·裴子野傳》:“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邁乎 有嬀 ,棫樸越於 姬氏 。” 嚴復 《救亡決論》:“棫樸叢生,人文盛極。”

作人

(1) [behave;conduct oneself]∶為人處世

作人的學問大著哩

(2) [bring up men of talent;employ worthy men]∶教育人民,培植人才

作人要從根本上抓起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婦女。”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群居

[live in groups] 成群地聚居於一處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與 裨諶 乘以適野,使謀可否。”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上》:“是不審事之可否,不計功之成敗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無論是非可否,悉宜聽之。” 陶鈍 《第三件棉襖》七:“妹妹雖然沒對 王成義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離婚。”

不愧

[be worthy of the name;prove oneself to be]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譽髦

《詩·大雅·思齊》:“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譽髦斯士,謂選拔英傑之士。後因以“譽髦”指有名望的英傑之士。 宋 晁補之 《謝授館職啟》:“宜得譽髦,以副側席。” 清 趙翼 《餘年十九補弟子員今七十有九又屆乙丑院試之期作重遊泮宮詩記事》:“為語少年諸譽髦,故須及早奮修途。”

風氣

(1) [general mood;atmosphere;habits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風尚習氣,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習慣

(2) [address]∶風度。一個表現自己的行為或風度

有產階級的教育和社會風氣

啟關

(1).謂開門。關,門閂。《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啟關陳車。” 鄭玄 註:“關,墓門也。” 唐 韓偓 《寄鄰莊道侶》詩:“聞説經旬不啟關,藥窗誰伴醉開顏。” 宋 洪邁 《夷堅支志庚·天池廟主》:“﹝團練﹞至未時出啟關,醉容溢面。”

(2).打開關隘之門。《戰國策·秦策二》:“ 楚 之相 秦 者 屈蓋 ,為 楚 和於 秦 , 秦 啟關而聽 楚 使。”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後因以“洙泗”代稱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 洙 泗 之風,闡 迦維 之化。” 唐 盧象 《贈廣川馬先生》詩:“人歸 洙 泗 學,歌盛舞雩風。”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不學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極崇 宋 儒,號為 洙 泗 之正傳。”

相傳

(1) [tradition has it that…]∶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hand down;pass on]∶遞相傳授

諸生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奮心

奮發之心。《左傳·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君以徇於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同盟會中部總會宣言》:“同人等激發於死者之義烈,各有奮心。”

獨往

(1).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之十七:“含道獨往,棄智遺身。”《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 李善 註:“ 淮南王 《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唐 杜甫 《雨》詩:“浮俗何萬端,幽人有高步。 龐公 竟獨往, 尚子 終罕遇。”參見“ 獨往獨來 ”。

(2).一人前往。《周書·武帝紀下》:“諸將固請還師,帝曰:‘……卿等若疑,朕將獨往。’” 宋 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之二:“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值大事之阽危,則能悍然獨往,以為生民請命。”

斷當

猶商訂。 唐 陸希聲 《陽羨雜詠·弄雲亭》:“已共此山私斷當,不須轉轍重移文。”《舊唐書·孫伏伽傳》:“既雲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許其更新。” 宋 朱南傑 《橫林遇雨》詩:“斷當篙師到雪山,片雲尼我竹林間。”《全元散曲·滿庭芳》:“聊雲霎雨恩情儉,斷當著拘鈐。”

崇禮

(1).尊崇禮儀。《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孔穎達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暨 武帝 崇禮,始立樂府。”

(2).尊敬而以禮相待。《後漢書·江革傳》:“再遷司空長史, 肅宗 甚崇禮之,遷五官中郎將。”《北齊書·万俟洛傳》:“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禮之。”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寵禮》:“ 宋代 之君,崇禮儒臣,過於 漢 唐 。”

砭頑

謂救治固執守舊者。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然則砭頑之責,足下宜為 嗣同 肩之,乃反見督耶?”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淵源

[source;origin]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