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樓台池館,只妙手成圖,誰辦此五世遺經,萬言作賦; 視將相王侯,如飄風過眼,才消納四圍煙水,一榻雲山。

名人名家名勝江蘇

對聯全文

上聯:盡樓台池館,只妙手成圖,誰辦此五世遺經,萬言作賦;
下聯:視將相王侯,如飄風過眼,才消納四圍煙水,一榻雲山。

對聯備註:

(清-宗源瀚《水吾園聯》;常熟:水吾園)

參考注釋

樓台

(1) [balcony]〈方〉∶涼台

(2) [a high building; tower]∶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池館

亦作“ 池舘 ”。池苑館舍。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惠氣湛兮帷殿肅,清陰起兮池館涼。” 宋 韓維 《登湖光亭》詩:“雪盡塵消徑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侍御有池館在 柘溪 ,去城絶遠。”

妙手

[a highly skilled man] 技能高超的人

五世

家族世系相傳的五代。父子相繼為一世。《禮記·大傳》:“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論語·季氏》:“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明 文徵明 《戊午元旦》詩:“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

遺經

(1).指古代留傳下來的經書。《晉書·王湛荀崧等傳論》:“ 崧 則思業該通,緝遺經於已紊。” 唐 韓愈 《寄盧仝》詩:“《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鄭澤 《壬子秋日》詩:“先生守遺經,清風澹儒素。”

(2).謂留給子孫以經書。語本《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元 王構 《翰林承旨姚燧父楨贈官制》:“先兄後弟,繼文以忠,以章節惠之文,以示遺經之報。”

將相

將帥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 漢王 為皇帝。” 唐 李涉 《與梧州劉中丞》詩:“三代 盧龍 將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王侯

[the nobility;princes and marquises]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

飄風

[blinding wind] 旋風;暴風

四時之內,飄風怒吹,或西發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英] 赤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過眼

(1).經過眼前。喻迅疾短暫。 宋 蘇軾 《吉祥寺僧求閣名》詩:“過眼榮枯電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 明 馮夢龍 《灑雪堂·宋婆課女》:“嘆過眼時光去渺茫,休得貪閒放。” 清 吳偉業 《贈總憲龔公芝麓》詩:“側身天地竟何心,過眼風光有誰羨。”

(2).過目,略加看視。 宋 李清臣 《欽聖憲肅皇后哀冊文》:“諸書過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寢食。”《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那家人揭開盒蓋,請老爺們過眼。” 孫犁 《白洋淀紀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彎著腰一張一張掀開席,叫收席的人過眼看成色。”

消納

(1).歸納。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聖武記>敘川楚教匪謀篇尚未盡善》:“ 魏君 《嘉慶川湖陝靖寇記》八篇,病在逐事登記,而無去取,無提掇消納虛實布置之法,以致頭緒不甚明顯,綫索不甚清晰。”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於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摺》:“其肇因雖有萬端,消納言之,政治之無條理及立憲之假籌備所產出之結果已耳。”

(2).消受,容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已為汝買椶若干,買酒若干,買肉若干……啟戶視之,纍纍俱在,無可消納,竟與眾共餐。” 孫中山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前者以移民於 蒙古 、 新疆 之廣大無人境地,消納 長江 及沿海充盈之人口為目的。” 茅盾 《蘇嘉路上》一:“夜色愈來愈濃,嚷嚷然推著擠著的這一行終於都進了站台,消納在車廂里。”

(3).銷售。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發展實業計畫》:“試問 歐 美 於此世界中,將向何處覓消場,以消納戰爭時儲節所贏之如許物產乎!”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發展實業計畫》:“凡商業國,無不覓 中國 市場,以為消納各國餘貨之地。”

(4).消耗,耗去。 茅盾 《追求》二:“後來看錶,才知道早得很,便又睡下,這一次,卻消納了整個的上午。”

四圍

[all around] 四周;周圍

在房子四圍遍植花草

煙水

亦作“煙水”。霧靄迷濛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嶺南尋弟》詩:“ 蒼梧 白雲遠,煙水 洞庭 深。” 宋 辛棄疾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詞:“新堤路,問 偃湖 何日,煙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詩:“ 石湖 煙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鳥亂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煙水淼茫,廬舍遮映。”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