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衝萬里而不亢,撫綏四夷而不卑,柔遠體天子深仁,屬國交推中國使; 乂安邊境見其惠,貫通九流見其敏,易名荷朝廷曠典,條侯重席絳侯光。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折衝萬里而不亢,撫綏四夷而不卑,柔遠體天子深仁,屬國交推中國使;
下聯:乂安邊境見其惠,貫通九流見其敏,易名荷朝廷曠典,條侯重席絳侯光。

對聯備註:

(清-裕祿《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折衝

[subdue] 克敵制勝

折衝於談笑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55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不亢

不舉。《穀梁傳·僖公十六年》:“故五石六鷁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 范寧 註:“不遺微細,故王道可舉。”

撫綏

安撫,安定。《書·太甲上》:“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昔承父兄成軍之緒,得為先王所見奬飾,遂因國恩,撫綏東土。” 宋 司馬光 《北京韓魏公祠堂記》:“ 梁公 省徹戰守之備,撫綏彫弊之民,民安而虜自退, 魏 人祠之,至今血食。”

四夷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後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雲。”

(2).泛指外族、外國。 清 魏源 《<聖武記>敘》:“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柔遠

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書·舜典》:“柔遠能邇。” 孔 傳:“柔,安;邇,近……言當安遠,乃能安近。”《漢書·段會宗傳》:“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 顏師古 註:“柔遠,言能安遠人。” 唐 白居易 《新羅賀正使全良忠授官歸國制》:“朕以文明御時,以仁信柔遠。”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於卿篤始終之義,於朕盡柔遠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詩之二:“須知柔遠意,率土盡王臣。”

體天

依據天命。 唐 黃滔 《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王者以御彼萬國,居於九重,既體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猶龍。” 清 李漁 《蜃中樓·乘龍》:“二位的姻緣乃前生註定,小仙不過體天行道,何恩之有!”

國交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國與國間的交往。即今之外交

國使

國家委派、代表國家而出使他國的使者。《周禮·秋官·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 鄭玄 註:“謂蕃國之臣來覜聘者。” 唐 張繼 《送鄒判官往陳留》詩:“國使乘軺去,諸侯擁節迎。”《元史·世祖紀八》:“ 日本國 殺國使 杜世忠 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西胡 月支國 獻猛獸一頭……那國使抱在手裡來獻。”

安邊

安定邊境。《漢書·趙充國傳》:“選擇良吏知其俗者捬循和輯,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 唐 權德輿 《送靈武范司空》詩:“上略在安邊, 吳 鉤結束鮮。” 宋 蘇軾 《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制》:“迨予踐祚之初,首發安邊之策。假我號令,成汝奸謀。”

貫通

(1)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學術、思想等方面] 全部徹底地了解

融匯貫通

(2) [link up]∶連線,通連

洞中泉流跟冰壺、雙龍上下相貫通。——《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九流

(1).先 秦 的九個學術流派。《漢書·敘傳下》:“ 劉向 司籍,九流以別。”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儒、道、陰、陽、法、名、墨、從橫、雜、農,凡九家。”

(2).泛指各學術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紀》:“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說相騰。” 唐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詩:“逸足橫千里,高談注九流。” 清 龔自珍 《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詩:“我方九流百氏譚讌罷,酒醒炯炯神明真。”

(3).九品人物。《南史·梁武帝紀》:“自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參見“ 九品 ”。

(4).猶言各類,各種。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鎮》詩:“莫遣洪罏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5).指各種才藝。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王齊叟 彥齡 ……有絶才,九流無所不能。”

(6).江河許多支流。 三國 魏 劉劭 《趙都賦》:“其南也,則有洪川巨瀆,黃水濁河,發源 積石 ,徑拂 太華 ,灑為九流,入於玄波。” 唐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詩:“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鄉。”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朝廷

[imperial court;imperial government]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曠典

(1).前所未有的典制。 宋 王明清 《揮麈前錄》卷二:“國朝自外拜相者, 文潞公 、 韓康公 、 章子厚 ,近年 陳原公 ,亦曠典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定恩騎尉》:“凡陣亡人員,其封爵襲替者,皆賞給恩騎尉,以世其家,真曠典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迨 嘉慶 二十五年,始將到配未及三年人犯一體查辦,尤為曠典。”

(2).稀世盛典。《宋史·樂志五》:“ 至道 始冊皇太子,有司言:‘太子受冊,宜奏《正始之樂》。’百年曠典,至是舉行,中外胥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日皇上陞殿,真乃曠典!”

條侯

西漢 周亞夫 的封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文帝 擇 絳侯 勃 子賢者 河內 守 亞夫 ,封為 條侯 ,續 絳侯 後。” 明 尹耕 《秋興》詩之三:“ 條侯 自靖 中州 變, 竇憲 曾銘塞外勛。”

重席

(1).層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層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飲大夫酒, 臧紇 為客,既獻, 臧孫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楊伯峻 註:“重席,二層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層次,依其位之高低。《儀禮·鄉飲酒禮》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則重席,大夫之坐。”《儀禮·鄉射禮》“大夫辭加席,主人對,不去加席” 漢 鄭玄 註:“辭之者,謙不以己尊加賢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賓一重席。”

(2).《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載: 戴憑 解經不窮,“遂重坐五十餘席”。後用以借指學問淵博的儒者。《周書·儒林傳序》:“握素懷鈆重席解頤之士,間出於朝廷。”《南史·謝舉傳》:“ 廣 深嘆服,仍以所執麈尾、斑竹杖、滑石書格薦之,以況重席焉。” 唐 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味道彈冠,望橫經於重席。”參見“ 重坐 ”。

絳侯

漢 周勃 以布衣從 高祖 定天下,賜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絕。食 絳 八千一百八十戶,號 絳侯 。 勃 為人樸質敦厚, 高祖 以為可托大事。 高祖 崩, 勃 與 陳平 定計誅諸 呂 ,立 文帝 ,以功為右丞相。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後用為受遺詔輔國之典。 唐 李華 《雜詩》之五:“ 絳侯 與 博陸 ,忠朴受遺顧。”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