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秦隴相隨,攬轡前驅,不數年西域塵清,赫然勒鼎銘鍾,位晉通侯膺上相; 竊幸甌閩重會,同舟共濟,甫一稔東瀛浪靖,忽爾騎箕戴斗,名垂青史照丹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憶昔秦隴相隨,攬轡前驅,不數年西域塵清,赫然勒鼎銘鍾,位晉通侯膺上相;
下聯:竊幸甌閩重會,同舟共濟,甫一稔東瀛浪靖,忽爾騎箕戴斗,名垂青史照丹心。

對聯備註:

(清-穆圖善《挽左宗棠聯》)

參考注釋

秦隴

(1). 秦嶺 和 隴山 的並稱。 南朝 梁 江淹 《秋至懷歸》詩:“ 楚 關帶 秦 隴 , 荊 雲冠 吳 煙。”《舊唐書·音樂志二》:“鸚鵡, 秦 隴 尤多,亦不足重。” 清 方苞 《釋蘭谷傳》:“遵 秦 隴 ,入棧道。”

(2).指今 陝西 、 甘肅 之地。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 姚福進 者, 兕麟 之祖也, 德順軍 人,以挽強名於 秦 隴 間。” 陳毅 《寄友》詩:“ 秦 隴 訊息倩誰問,故交鬼影夢中歸。”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攬轡

亦作“擥轡”。1.挽住馬韁。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絶無蹊,攬轡止踟躕。” 唐 張文琮 《蜀道難》詩:“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詩:“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後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3).見“ 攬轡澄清 ”。

前驅

(1) [person who leads the way;guide]∶前導

一箭斃其前驅

(2) [vanguard;van]∶先頭部隊;先鋒

三千為前驅。——《資治通鑑·唐紀》

前驅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

(3) [foreruner;pioneer]∶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驅

不數

數不清;無數。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 汪繼培 箋:“穢,當作滅。” 彭鐸 校正:“不數,即無數。”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時,士之能以特見於世者,率常不過三數人,其世之不數,其人之難得如此。”《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 揚州 番役把 呂祥 的衣服剝脫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繩拴在樹的半中腰裡,鐵棍皮鞭,諸刑鹹備……打了個不數。”

不亞於。 明 汪道昆 《高唐夢》:“想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無雙,不數 莊生 陳説。”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畫船紀艷》:“噫嘻! 錢塘江 上畫船風景,誠不數 珠海 燈痕、 秦淮 月色也。”

西域

[Western Regions] 漢代以後對今玉門關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的總稱

西域書,泛指有關佛教的著作

赫然

(1) [impressively;awesomely]∶令人驚訝的樣子

赫然出現在眾人前

(2) [terribly]∶發怒的樣子

赫然震怒

(3) [grand]∶顯赫,盛大

鼎銘

鼎上鑄刻的銘文。《左傳·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上將盈邊鄙,元勛溢鼎銘。” 明 張鳳翼 《灌園記·王蠋論諫》:“要知滿損歡欹器,欲識盈虧誦鼎銘。”

通侯

[first rank] 秦漢時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稱徹侯、列侯。

爵通侯。——《漢書·李廣蘇建傳》

上相

(1) [be photogenic;come out well in photograph]∶指某人的照片比本人好看

(2) [prime minister(in feudal China)]∶古時尊稱宰相

位為上相

同舟共濟

[be in the same boat;cross a river in the same boat] 同船渡河,相為照應比喻利害得失相同者要患難與共,通力合作

一稔

農作物成熟一次,引申為一年。 晉 摯虞 《思游賦》:“羨一稔而三春兮,尚含英以容豫。”《舊五代史·周書·王朴傳》:“一稔之後,可以平邊。”

東瀛

(1).東海。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頌·回向佛道篇頌》:“咄嗟失道爾迴駕,沔彼流水趣東瀛。” 唐 劉禹錫 《漢壽城春望》詩:“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明 何景明 《喜戴仲鶡得鄉薦》詩之一:“試問東瀛海邊住,何如 金明池 上游。” 清 龔自珍 《水龍吟》詞:“ 乾隆 丙午,鯨波不靖, 鳳山 圍急。憤氣成神,大招不反,東瀛盪坼。”

(2).指 日本 。 清 王韜 《<湖山侗翁詩集>序》:“去年閏三月游 東瀛 ,小住 江戶 。” 清 秋瑾 《<中國女報>發刊辭》:“自茲以後,行見 東瀛 留學界,蒸蒸日盛矣。” 杜宣 《悼郭老》詩:“人在 東瀛 心在國,不甘亡命度華年。”

忽爾

(1).忽然;突然。 三國 魏 郭遐叔 《贈嵇康》詩之一:“歡接無厭,如川赴谷。如何忽爾,將適他俗。” 唐 劉禹錫 《早夏郡中書事》詩:“高簾覆朱閣,忽爾聞調笙。”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杭州野翁》:“見翁嫗二人對飲於野中,其翁忽爾乘雲而上。”

(2).假使;倘或。《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地開通,為父讐寃殺楚。”《敦煌變文集·孟姜女變文》:“黃天忽爾逆人情,賤妾同向 長城 死。” 蔣禮鴻 通釋:“忽爾,假使,倘或。”

騎箕

見“ 騎箕尾 ”。

戴斗

北方。 唐 李德裕 《與紇扢斯可汗書》:“可汗生戴斗之鄉,居寒露之野。”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 扶桑 戴斗之區, 度索 尋橦之國,來於四海之外,曾無一歲之虛。”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雜識》:“ 趙安仁 字 樂道 ,作《戴斗懷柔録》, 王晦叔 作《戴斗奉使録》。戴斗,謂北方。” 方長 《關於<戴斗諸蕃記>》:“又因北斗位於北方,因此‘戴斗’又專指北方而言。”

垂青

[go down in history;be crowned with eternal glory;leave a name in history;one's name will be inscribed in the temple of fame] 名字記入史冊

丹心

(1) [a loyal heart] 忠誠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誠”、“丹慊”、“丹懇”、“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