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規交恤藍田故約 揖讓進退杏壇遺教

書院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勸規交恤藍田故約
下聯:揖讓進退杏壇遺教

對聯備註:

(金煥豐題韓國武城書院)

對聯勸規交恤藍田故約 揖讓進退杏壇遺教書法欣賞

勸規交恤藍田故約 揖讓進退杏壇遺教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勸規交恤藍田故約 揖讓進退杏壇遺教】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藍田

[Lantian] 陝西省西安市轄的縣。位於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萬。為“藍田猿人”骨化石發現地

故約

舊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李牧 至,如故約。”《後漢書·南匈奴傳》:“北單于遣使詣闕貢獻,願和親,脩 呼韓邪 故約。”

揖讓

(1).賓主相見的禮儀。《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見 趙簡子 , 簡子 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焚之自息也。”

(2).指禮樂文德。《漢書·禮樂志》:“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參見三揖三讓 ”。

(3).禪讓。讓位於賢。《韓非子·八說》:“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聖人之治也。”《南齊書·劉祥傳》:“故揖讓之禮,行乎 堯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關於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由 堯 舜 揖讓進到 禹 傳子,是歷史發展一個必然階段。”

進退

(1) [advance and retreat]∶前進和後退

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進退無顏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軾《教戰守》

進退維谷

(2) [sense of propriety]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

不知進退

杏壇

[educational circles] 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泛指授徒講學之處。今喻教育界

遺教

[theory,work and view left over by the dead] 前人所留下來的訓誡;臨終時的教誨,也泛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學說、主張、著作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