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名勝成都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下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對聯備註:

(成都:趙藩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參考注釋

攻心

[make a psychological attack;capture the mind] 從精神思想上瓦解對方,使其心服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攻心戰

反側

(1).翻來復去,轉動身體。《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展轉反側。” 漢 王粲 《登樓賦》:“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唐 杜甫 《彭衙行》:“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王子》:“長史驚而寤,陰異之,嘆息不能復寐,反側達旦。”

(2).反覆無常。《詩·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楚辭·天問》:“天命反側,反罰何佑?” 朱熹 集註:“反側,言無常也。”

(3).不安分,不順服。《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 王先謙 集解:“反側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或收市重寳,逃入反側之地,以資寇盜。”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內消反側,外絶覬覦,遠近晏然。” 孫中山 《國77dang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鄧本殷 等負隅於南路, 楊希閩 、 劉震寰 等,更反側於肘腋之下。”

(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王含 作 廬江郡 ,貪濁狼籍。 王敦 護其兄,故於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 廬江 人士鹹稱之。’時 何充 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廬江 人,所聞異於此。’ 敦 默然,旁人為之反側,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書》:“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選擇,出則被使漕運,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習,此所以蒙恩反側而不敢冒也。”

知兵

通曉軍事。《史記·項羽本紀》:“ 宋義 論 武信君 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宣和遺事》後事:“ 女真 不知兵,豈有孤軍深入人境,而能善其歸哉?”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欲得知兵謀國之士,錯置職方,以參預帷幄之寄。”

好戰

[bellicose;warlike] 熱衷於戰爭

好戰分子

不審

(1).不察;未審察。《呂氏春秋·察微》:“公怒不審,乃使 郈昭伯 將師徒以攻 季氏 。” 高誘 註:“審,詳也。”

(2).不知。《戰國策·楚策四》:“ 汗明 憱焉,曰:‘ 明 願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聖孰與 堯 也?’”《漢書·英布傳》:“謁者 隨何 進曰:‘不審陛下所謂。’”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春喧,不審尊候如何,伏惟以時善保尊重,不勝鄙劣之望。”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此怪非鬼非狐,不審何物。”

(3).指不清楚。《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員外遠觀不審,近睹分明,正是向日化香羅木的和尚。”

(4).不慎重;不周密。《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致此者豈有他哉,思之不審而已矣!” 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 黃 君 公謹 以學行重於鄉,鄉民有疑必問焉,有愬必赴焉,有乏必求焉。 黃君 應之不倦而處未嘗不審。”

(5).不準,不確。

寬嚴

寬大與嚴厲。《宋史·汪大猷傳》:“今所議六項法,犯者以法行之,非此而但取財,惟再犯者死,可謂寬嚴適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且亦可見 世宗皇帝 之整飭紀綱,陶育臣庶,固自寬嚴交劑,不徒恃聖明綜核之長也。”

後來

[afterwards;later;thereafter;subsequently]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深思

[think deeply about] 認真思考,深入考慮

深思熟慮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