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學術,在國設專職以前,至今群彥承流,筆縷猶深先覺感; 世俗嫌疑,於公之真誠何損,但讀九重溫詔,鈞衡想見老成風。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獎勵學術,在國設專職以前,至今群彥承流,筆縷猶深先覺感;
下聯:世俗嫌疑,於公之真誠何損,但讀九重溫詔,鈞衡想見老成風。

對聯備註:

(清-白作霖《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獎勵

[encourage and reward] 獎賞勉勵

獎勵先進人物

學術

[learning;science] 有系統的專門學問

專職

[specific duty] 專設職務,專人管理

專職工會幹部

以前

[onetime former;previous] 指時間上某點、某個轉折或某個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戰國策·趙策》

神農以前。——《史記·貨殖列傳》

視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至今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承流

謂接受和繼承良好的風尚傳統。《史記·三王世家》:“ 百蠻 之君,靡不鄉風,承流稱意。”《漢書·董仲舒傳》:“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後漢書·文苑傳·杜篤》:“ 太宗 承流,守之以文。” 李賢 註:“ 太宗 , 文帝 也。繼體之君,以文德守之。”

先覺

[a person of foresight] 事先認識覺察的人;覺悟早於常人的人

先知先覺

世俗

(1) [common customs]∶世間一般的習俗

世俗之見

(2) [mundane]∶非宗教的

她不允許他們在去教堂來回的路上談論世俗的事情

嫌疑

[suspect] 猜疑;懷疑

真誠

[true genuine; sincere] 真率誠摯

真誠的友誼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溫詔

詞情懇切的詔書。 宋 朱熹 《次秀野春晴山行紀物之句》:“側聞溫詔詢耆艾,好趁春風入殿衙。”《明史·齊王榑傳》:“王性凶悖,朕溫詔開諭至六七,猶不悟,教授輩如王何?”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寧古塔紀略》:“天心嗟嘆,溫詔下頒。”

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 孫欽善 校註:“鈞衡:平衡,公正。”

見老

[look older] 顯得比過去老相

幾年不見,他是見老了

成風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become the order of the day] 形成潮流;成為風氣

經商成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