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誠則明斯境豈遜蓬萊境 即心即佛此岩不亞普陀岩

佛教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則誠則明斯境豈遜蓬萊境
下聯:即心即佛此岩不亞普陀岩

對聯備註:

(遂昌觀音岩)

參考注釋

蓬萊

[a fabled abode of immortals]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即心即佛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禪宗謂本心即佛,明心見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景德傳燈錄·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十五·十八重地獄》:“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為業,皆目前者也。”

不亞

不比別人差。《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陸賈 、 蕭何 快調文, 子建 、 楊修 也不亞。”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阿繡》:“妾雖非 阿繡 ,頗自謂不亞,君視之猶昔否耶?” 孫犁 《秀露集·鄉里舊聞》:“如果是個演員,扮相一定不亞於武生泰斗 楊小樓 那樣威武。”

普陀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語 補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譯。在今 浙江省 普陀縣 ,屬 舟山群島 。古稱 梅岑山 ,傳說 漢 方士 梅福 在此煉丹。 五代後梁 時, 日 僧 慧鍔 從 五台山 請 觀音 聖像回國,為大風所阻,於此山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觀音道場”之始。後人又據《華嚴經·入法界品》,附會為 善才 參訪 觀音菩薩 的 補陀落迦山 。《四溟詩話》卷四引 唐 安慶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歸南海》詩:“天開 達摩 井,雲護 普陀 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帶了合家人等到 普陀 燒香的。”參閱《翻譯名義集·眾山》。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