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郡愧難勝願閭閣俗變飲羊人除害馬 同舟須共濟與僚寀政期馴雉節勵懸魚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領郡愧難勝願閭閣俗變飲羊人除害馬
下聯:同舟須共濟與僚寀政期馴雉節勵懸魚

對聯備註:

(余應松題桂林廨署大堂)

參考注釋

難勝

難以承擔、承受。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唐 駱賓王 《別李嶠得勝字》:“芳尊徒自滿,別恨轉難勝。” 唐 韓愈 《憲宗崩慰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難勝。”

飲羊

使羊喝飽水以增加重量。指以欺詐手段做生意牟利。語本《孔子家語·相魯》:“ 魯 之販羊有 沉猶氏 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 北周 王褒 《太傅燕文公于謹碑銘》:“正刑糾慝,國無害馬之能;翦暴詰奸,民亡飲羊之俗。”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金和尚》:“ 金和尚 ……飲羊、登壟,計最工,數年暴富。”

害馬

[evil member of the herd] 有害馬的。後指危害集體的人

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莊子·徐無鬼》

共濟

(1).謂共同挽救;共同度過;共同成事。《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孤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宋書·沉攸之傳》:“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明 張居正 《答河道徐鳳竹》:“前得 山東 撫臺 李公 書,謂開 泇口 不如疏 膠河 ,意與公合。故宜會同。且委用屬吏、量派夫役,亦必借其力以共濟也。”

(2).猶言互相幫助。 唐 杜甫 《諸葛廟》詩:“君臣當共濟,賢聖亦同時。” 清 吳偉業 《閬州行》:“汝有親弟兄,提攜思共濟。”

僚寀

同僚。《晉書·王戎傳》:“尋拜司徒,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寀。”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至於春風扇揚,花樹如錦,晨食南館,夜遊後園。僚寀成羣,俊民滿席。”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闊千里也。”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三折:“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明 歸有光 《贈熊兵憲進秩序》:“余昔承乏 汴省 ,而公今官亦系銜於 汴 ,有先後僚寀之義。”

馴雉

(1).馴順的雉。《晉書·孝友傳論》:“ 許孜 少而敏學,禮備在三。馴雉棲其梁棟。”

(2).《後漢書·魯恭傳》:“ 建初 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 肥親 往廉之。 恭 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 親 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 親 瞿然而起,與 恭 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後以“馴雉”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澤及鳥獸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魯恭 馴雉, 宋均 去獸。” 明 沉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割雞聊自試,馴雉信非難。”

懸魚

(1).上鉤的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懸魚惑於芳餌,檻虎死於籠狐。”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蘇獄》:“多病多愁減帶圍,困纍纍命若懸魚。”

(2).《後漢書·羊續傳》:“府丞嘗獻其生魚, 續 受而懸於庭;丞後又進之, 續 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後以“懸魚”指為官清廉。《晉書·姚興載記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懸魚。” 宋 徐積 《和路朝奉所居》之六:“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 清 湯璥 《<交翠軒筆記>後序》:“ 南陽 懸魚之庭,卷不離手; 魏郡 課樹之暇,目以代耕。”亦作“ 懸枯 ”、“ 懸枯魚 ”。《陳書·宗元饒傳》:“求粟不猒,愧 王沉 之出賑;徵魚無限,異 羊續 之懸枯。” 清 宋琬 《送別俞眉仙歸新安》詩:“郭外行春策病馬,壁間退食懸枯魚。”

(3).佩帶魚符或魚袋。《遼史·禮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帶,懸魚。”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只今畫袴懸魚,朱扉施馬。”

(4).鈴柄上的魚形飾物。《太平御覽》卷三三八引 漢 應劭 《風俗通》:“鈴柄施懸魚。魚者,欲君臣沉靜如魚之入水,不可復得聞見耳。”

(5).即魚板。懸於寺院中的魚形之板,擊之以報事。 明 唐寅 《題自畫水山》詩:“亂山雜雲曉蔥蘢,遙見懸魚是梵宮。”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