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淪智,以智成務,實維新庶政之本原,提倡在十年前,頒條約四章,遂為粵嶠先河之導; 積道求藝,積藝圖強,有撐柱中原之氣魄,聲名達五洲外,代斯文一哭,鹹失泰山北斗所宗。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以學淪智,以智成務,實維新庶政之本原,提倡在十年前,頒條約四章,遂為粵嶠先河之導;
下聯:積道求藝,積藝圖強,有撐柱中原之氣魄,聲名達五洲外,代斯文一哭,鹹失泰山北斗所宗。

對聯備註:

(清-《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成務

成就事業。《易·繫辭上》:“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二章:“所奬勵者惟智與仁而已;智以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濟眾、愛人、利物,自智仁以外無以為榮。”

維新

[reform;modernization] 反對舊的,提倡新的。通常指變舊法,行新政

庶政

各種政務。《易·賁》:“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新唐書·高宗紀》:“ 太宗 每視朝,皇太子常侍,觀決庶政。”

本原

(1).根源,根由。《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宋 蘇轍 《御試製策》:“臣請為陛下推其本原,而極言其故。”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説者謂 東漢 多名節之士,賴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釣竿上來。”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謂根本也。”《漢書·董仲舒傳》:“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陸游 《自責》詩:“文章跌宕忘繩墨,學問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若夫師德 都督 豐州 ,親衣皮褲率士屯田,積穀百萬,無轉餉和糴之費,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還在 漢昭帝 時,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代表下層豪強,力爭鹽鐵私營權,以為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愛下》:“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六聖之德澤,覆露生養,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實,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礎。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二》:“某行無錙磷,學有本原。材諝智謀,淑問惟舊。”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清 顧炎武 《與周籀書書》:“為山覆簣,當加進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務本原之學。”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號為作新體詩者所敢重也。”

(5).哲學上指萬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提倡

[encourage;advocate;promote] 由於事物有好的因素而倡議

提倡節約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頒條

發布律條。 唐 崔善為 《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館》詩:“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新唐書·劉蕡傳》:“列郡在乎頒條,而乾禁或未絶;百工在乎按度,而滛巧或未息。” 宋 王禹偁 《贈毌中舍》詩:“ 嶺 表 榆 關路嶮巘,頒條持節兩無辭。”

粵嶠

指 五嶺 以南地區。《明史·項忠朱英等傳贊》:“ 朱英 廉威名 粵 嶠, 秦紘 經略著西陲,文武兼資,偉哉一代之能臣矣。” 王國維 《觀堂集林·彊邨校詞圖序》:“先生以文學官侍郎, 光緒 之季,奉使 粵 嶠。”

先河

[anything that is advocated earlier] 古代以黃河為海的本源,因而帝王先祭河,後祭海,後來稱倡導作用的事物為先河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禮記·學記》

宋世學問之盛, 安定、 泰山為之先河。—— 清· 黃宗羲《宋元學案》

中原

(1) [central plains (compris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plain]∶平原;原野

氣魄

(1) [spirit]∶某人身上或行動上被激發出來的做事的魄力

好大的氣魄

(2) [boldness of vision]∶想像力或看法的大膽

革命家的氣魄

(3) [momentum;imposing manner]∶氣勢

天安門城樓的氣魄十分雄偉

聲名

[publicity;reputation]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五洲

[all over the world] 指世界各地

五洲朋友歡聚一堂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泰山北斗

[Mount Taishan and the Big Dipper,person of distinction] 泰山極高,北斗最亮。比喻為當世所瞻仰矚目的人和事

唐興, 愈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自 愈沒,其學盛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唐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