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塵不立得真圓通現隨類逐形之身尋聲救苦 五蘊皆空證大寂滅依即心自性之道說法度生
對聯全文
上聯:一塵不立得真圓通現隨類逐形之身尋聲救苦
下聯:五蘊皆空證大寂滅依即心自性之道說法度生
對聯備註:
(印光大師:觀音聯)
參考注釋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丁約》:“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宋 孫覿 《奉寄沉理問》詩:“可憐仙凡一塵隔,哀樂紛綸殊不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鄒謙之》書:“縱令鞭辟向里,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那些作品,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傑作幾乎相同,但一定還差一塵。”
圓通
[flexible;accommodating] 通達事理,處事靈活
不圓通,缺乏機智,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哪些話說得不是時候
尋聲
(1).隨聲;緊接別人的聲音。《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上嘗問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祿山 尋聲應曰:‘腹中更無他物,惟赤心爾。’”
(2).循著聲音;尋找發聲之處。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尋聲漸漸的尋到 趙太爺 的內院裡。”
救苦
見“ 救苦救難 ”。
五蘊皆空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大寂
佛教語。涅槃,圓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贈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銘》:“以某年月日,奄歸人寂於 長興里 之私第。” 趙殿成 箋註:“《涅槃經》:‘我曠劫來,已入大寂。’”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道說
稱說;口頭表達。《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非 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書。”《敦煌曲子詞·傾杯樂》:“每道説水濟(際)鴦鸞,惟指樑間雙鷰。” 明 李夢陽 《玄明宮行》:“今冬有人自京至,向我道説 玄明宮 。”
法度
(1) [law]∶法律制度
(2) [moral standard]∶規矩,行為的準則
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 漢· 賈誼《過秦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鄉夢久無憑,那有閒情問松菊。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好書悟後三更月 良友來時四座春
題贈,7字對聯對聯:馬不離鞍身不解甲待旦枕戈因衛國
建軍節,15字對聯對聯:艾早三年蓄 功堪百病除
藥店,5字對聯對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題贈,11字對聯對聯:正值柳梢青,乍三疊歌來,勸君更盡一杯酒;
名人名家,戲院對聯:一瓢草堂遙願諸君景仰先型對門外岳峻湘清想見高深氣象
題贈對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元旦節,15字對聯對聯:流水高山俟諸知已 金聲玉振集其大成
樂器廠,8字對聯對聯:看水滸想喝大碗酒 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茶聯,8字對聯對聯:伯仲同婚花獻彩 股肱共喜鳥添翎
婚聯,7字婚聯對聯:學方戰五洲,普及教育孰主任;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春入鳥能言 風來花自舞
花木,5字對聯對聯:春寓枝頭迎佳節 福在心裡接馬年
春聯,馬年,7字春聯對聯:且立且行問澤畔詩人底事低眉吟鄂渚
名勝,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