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若命,憂國如家,公今一瞑千秋,顧斯世誰為擔荷; 帝室褒榮,儒林悲仰,異日萬方同軌,願後賢繼此勛名。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愛才若命,憂國如家,公今一瞑千秋,顧斯世誰為擔荷;
下聯:帝室褒榮,儒林悲仰,異日萬方同軌,願後賢繼此勛名。

對聯備註:

(清-吳郁生《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憂國

為國事而憂勞。《戰國策·齊策四》:“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 清 錢謙益 《董應舉授中大夫制》:“為國以得人為急,人臣以憂國為先。”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斯世

此世,今世。《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娛,免咎悔於斯世。”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語道斷,為 守常先生 的遺文寫了幾句,塞責而已。”

擔荷

(1).肩挑背負。《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處,觀凶飢,審國變,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貨,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四方。”

(2).引申為擔負的重物。 漢 嚴忌 《哀時命》:“負擔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當。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女子為天生之人,即當同擔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壓力或擔負的責任。 明 李贄 《復周柳塘書》:“若特地出來,要扶綱常,立人極,繼往古,開群蒙,有如許擔荷,則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觀聽,一行之謬,乃後生小子之所效尤,豈易放過乎?”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擔荷和責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帝室

皇室;皇族。《漢書·翟方進傳》:“天降威明,用寧帝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 清 唐甄 《潛書·鮮君》:“世族貴家,其子孫鮮有賢者。何況帝室富貴,生習驕恣,豈能成賢!”

儒林

[academic circles] 儒家學者之群

異日

(1) [coming days]∶以後的一天或一段時間

留待異日再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some other day]∶往日;從前

異日情誼,記憶猶新

萬方

(1) [all places]∶指各地;四方

(2) [incomparably]∶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every]∶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同軌

(1).車轍寬度相同。《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2).引申為同一、一統。《漢書·韋玄成傳》:“四方同軌,蠻貊貢職。” 顏師古 註:“同軌,言車轍皆同,示法制齊也。”《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親戎事,或以同軌無敵,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註:“天下混一,則車同軌·書同文。” 清 王韜 《亞洲半屬歐人》:“如圖富強之術,而使東西之同軌合轍者,要不外乎此。”

(3).指古代 華夏 諸侯國。《左傳·隱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杜預 註:“言同軌,以別四夷之國。” 漢 班固 《bai4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舊唐書·李珏傳》:“今遵同軌之會,適去於中邦;告遠夷之使,未復其來命。”

(4).謂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雲卿因為醉歌》:“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5).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韓非子·八奸》:“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齊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葢聞佛之興世也,古昔一法,萬界同軌。”

後賢

後世的賢人。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有疑錯,則備論而闕之,以俟後賢。” 元 陳基 《秋懷》詩之二:“往聖既作莫,後賢孰當繼。” 清 陳維崧 《永遇樂·東溪雨中修禊》詞:“莫停檀板,且偎紅袖,此會後賢應繼。”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